试析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论述课程困境与革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9749 浏览:845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理论课程一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讨论艺术设计专业中理论课程的结构组成、学的价值与意义、目前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困境,继而提出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目的是使理论课程能真正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 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理论课程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组成,理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理论课程在目前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做简要分析,同时将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艺术与设计理论课程的组成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所开设的的具体课程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培养目标等因素差异而有一些变化,但从整体而言一般都是由艺术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课程所组成。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一般开设有艺术概论、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设计史课程则一般开设有中国设计史、西方设计史,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课程。
艺术概论或设计概论一般开设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设计史课程则一般开设在第二学年。美学或设计美学一般是靠后设置的一门理论课程,其教学难度较之于前几门课程要大一些,主要解决有关设计、文化、审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对具体设计案例的分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此外,在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还开设有设计方法论、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还有根据专业方向而开设的课程,如环境艺术概论、动画概论、中外园林史、室内设计史、动画简史、服装设计史等。

二、艺术与设计理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区别就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不是实践操作。但理论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与专业术语介绍,而应当具有自身的课程个性与教学特点,同样能对学生的整体专业学习产生积极和真实的意义。
1.了解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加强对所学专业的全面深入的认知,可以有效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课程一般都设置在一、二年级期间,这利于使学生及早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后续学习的兴趣点和动力点。如设计概论和设计史课程,都将涉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优秀设计作品或设计师等。在这些课程教学中还会配合丰富的视觉图像资源,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专业视觉经验,同时接触常用的专业术语,使学生对专业基本背景和学习要求有较清晰的了解,以利后续教学。
2.帮助认知专业结构、促进其它课程学习。对于刚刚踏入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新生来说,面对诸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较为细化的专业方向,难免有一些疑惑。相对于强调技法训练与操作性的实践课程而言,理论课程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结合专业整体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内容,从而将专业整体结构展示给学生,使其不仅了解理论课程的内容,还能加强对其它专业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最为突出特点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论是设计史还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课程,都十分注重案例分析,而并非是单一的对教学大纲中知识要点的识记与背诵。设计作品的视觉形式为主要讨论依据,而作品所蕴含的设计理念、风格、技术特点、时代审美心理等因素都依赖于对作品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就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就可以对学生在中学阶段因应试教育而形成的、依赖书本与教师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形成必要的挑战和改变,优化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4.提高思维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艺术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将从事设计相关行业,对于当代中国设计而言,创造力的普遍缺失正是最为主要的症结之一。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设计大国”、“创造大国”是必然的趋势,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理论课程本身就长于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主题讨论为主要方法,注重思维差异性和多角度分析,不设置标准答案,强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尤其适合于对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艺术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设置了一些理论课程,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依然存在着一些困境,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在很多地方都把理论课程作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性课程。在师资培养、设备投入、教学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都被边缘化,导致理论课程中教学双方的形式化、应试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大减弱了理论课程应有的价值。
1.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片面注重实践性课程,轻视理论课程教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注重整体性,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思维分析方法,这与实践性课程的动手训练所体现的直观性教学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因为整个设计教育中目前过分强调实践能力和应用性,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为就业率所焦虑,所以对动手能力和经验技能极端重视,对于人文类和综合理解类的的课程重视程度下降。另外由于艺术类考生在高考录取时会降低文化分数要求,这给了很多人(包括教师)“学艺术的,文化不重要”这样的暗示,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眼中,理论课程被打上“没有用”的标签,而在这里所谓的“用”,是指立即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是立即就能学而会用的,因为学生对技能学习的体验快速而明显,比如对设计软件某一功能的学习,从不会到会,可能就是一节课或半天的时间。而理论课程强调思维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学生掌握和运用。此外在目前本专科教学课时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在理论课程的课时安排上打折扣,甚至减开、不开理论课程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比如有的学校只开设艺术概论或设计概论,不上设计史或设计美学。还有课时安排和课程间前后关系设置较为随意,变化较多。还有一些学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集中几个教学班上大课,虽然节约了教学资源,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显然会有影响。这些都是对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相关课程的深入理解,导致对理论课程的忽视和边缘化。2.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与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理论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中,又需要将体系化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这就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目前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普遍以讲授法和理论知识点的灌输为主,深入的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还较为缺乏,同时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也较少、容易使学生感觉到知识体系的孤立与封闭,无法有效运用知识要点。这里最为主要的因素可能有两点:一是很多理论课程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教学中容易从理论到理论;二是一些教师本身就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考核方式的僵化,以致教学双方均以考试为最终目的,教师执着于讲述知识要点,并以此为考核的依据,而学生则执着于背诵这些知识点以期望通过期末的考试。教学双方互相疏离而导致沟通的困难,理论课程教学逐渐流于形式化,原本应该在课程教学中被侧重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问题分析能力培养等成为空谈。学生不能理解理论课程学习的远期目的与价值,对教学双方来说,考勤、考试、分数成为了教学的全部内容,这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进一步削弱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3. 授课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材建设滞后。对于教学来讲,教师和教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同样是导致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在很多地方,由于对理论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课程的教师梯队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很多人认为讲授理论课程无非就是讲授某一本教材,然后出题考试就结束,所以出现了理论课程的授课教师往往由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的现象,这些教师大多依靠个人专业经验教学,缺乏讲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所必要的知识背景与专业素养,这导致教学或因无法脱离教材而只能照本宣科,或因缺乏必要知识体系支撑而天马行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教材也是困扰当前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问题。一些学校非常注重教学传统,导致部分课程教材长时间沿用的现象较多。虽然有关艺术与设计理论相关教材出版种类较多,丰富了理论课程教学的教材选择,也不乏精彩的论述与章节。但从总体看来,目前的很多相关教材在知识结构和案例分析上普遍较为陈旧、专业教学的针对性较差,很难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比如美学课程所用的一些教材,其知识重点大多是美学理论本身、举例大多是以哲学和文学为主,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距离感较强,自学阅读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足。

四、艺术与设计理论课程的改革思路

理论课程要想突破目前的教学形式化、应试化困境,就应当在课程认识、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建设等方面有所改变,使其能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从而成为对教学双方来说都有意义、有必要、“有用”的课程。理论课程不只是讲授艺术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体系本身,关键在于如何与艺术和设计实践结合,相互印证。
1.加深对理论课程教学的认识,充分理解理论课程的教学意义,加强对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其前提是要充分理解理论课程对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教学、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否则就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决策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都应当要有认识、理解理论课程的机会,这当中理论课程的授课教师是重要因素,一方面要主动向学院系科的教学组织管理者、其它任课教师、学生解读理论课程的深入价值;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以尽可能体现其教学价值,以期实现良性发展。
2.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理论课程价值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不应僵化为书本、教材的固定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与时代背景、专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需求等因素结合,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学方法的改变是另一要点,教学手段上应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启发,教学目的上应从考试过关转向能力培养。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案例分析法、主题讨论法、课题综合研究、艺术设计实践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考核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除试卷考试以外的多种考核方式,比如专题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演讲、小组讨论等,避免学生沿用中学时形成的单一应试过关的思维与学习惯性。
3.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建设稳定的理论课程教师梯队。教师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核心,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对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学机构应当建立稳定的教师梯队,避免临时随意安排授课教师。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程,充分熟悉专业知识结构、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完善与更新对一个教师至关重要,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教师要保持学习心态,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水平。同时可以将自身学术背景、学术科研发展计划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因为广泛的知识面对于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4.合理使用、适时更新课程教材。一些学校注重教学传统,理论课程所用教材延续性很强,但在信息传递水平飞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教材的更新,在充分调查分析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替换教材、综合使用数本教材、教师编写讲义、自编教材、推荐材料阅读等多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更新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更新,对于教师而言,这涉及合理使用教材的问题,教材应该是讨论问题的平台,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判定依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是核心,至于问题的答案,可以置于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虽然面临一些困境,但这并不能遮蔽其应有的价值,面对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困难现状,理论课程教学本身应当寻求变革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与突破,创造能适应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全面进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贡献应有之力量。
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学改革课题《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仕明(1982— ),男,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文化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