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在自然中成长试述试述在自主中进展前言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6299 浏览:180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2)02-0175-03

一、课题由来

1.基于孩子有个性的自主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现代的儿童观剖析至我们教育实践中就是指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了自主精神的人遇事有主见,工作有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自主性强的幼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发展,一旦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得到提高,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基于教师在科研中成长提高。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近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不断转变,加上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班主任,工作踏实,事业心强,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非常善于观察,了解孩子。
因为这两个基于,我园课题组决定进行“活动中幼儿自主性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真正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让幼儿成为自信、独立、主动,富有创新的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理论支撑

1.陈鹤琴主张通过开展社会活动,科学活动和文学艺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的方式“让儿童教儿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在自由活动中发展儿童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的创造才能。
2.陈鹤琴认为: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条件;开展游戏活动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是儿童教育的中心任务;注重直接经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3.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儿童不断发展。他从强调儿童具有自我调节的平衡过程,而强调儿童的主动性。

4.自主性创新是幼儿的一种天赋人性,是幼儿的一种天赋人力,是幼儿的一种天赋人权。

5.儿童发展是儿童自我主动构建的,儿童是发展的主体。主体教育观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观,要把儿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自主又是不断发展的客体。

三、研究内容

第一,努力探索幼儿一日生活和活动组织模式,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决策参与权;第二,在学习活动中要相信、赏识、关注幼儿的需要,还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在发现、探索、操作、体验中进行创新学习。

四、研究措施与点滴收获

1.领导重视,确保课题研究有序展开。我园在确立课题之初就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园长负责全面实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总务后勤有力保障的格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实施。确立了这一课题以后,我们正副园长亲自全面参与,在各班教师深入学习并理解课题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子课题,第一阶段确立了两个中班为跟踪对象;第二阶段,我们根据研究的需求又分别扩展了小(一)班和大(一)班为跟踪对象,这样真正形成了以课题领导小组为核心,子课题组、年级组为载体的组织网络,从而使课题研究有序展开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2.学为先导,找准课题研究切入点。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理念、科学理论、教学理论以及纲要性文件做向导,做支撑。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抓紧、抓实学习,从不放松。
(1)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时,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精心选择与课题有关,与教师的成长有关的文章。为让教师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学理论性的文章,又学经验性的文章,如:在组织教师学习“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后,又组织教师学习了《自主性能力培养的误区》、《主题生成中教师的策略》、《记录是老师的好帮手》等操作性较强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教师们产生了共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力,必须从改革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入手,同时还必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此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身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2)学习形式多样化。首先,以个人学习为基础。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接受新理念,用新知武装自己,我们提出“看书做笔记,写摘记”。我们做到领导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每人每学年至少完成了5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其次,以集体学习为纽带。我们坚持做到讨论在前,学习在后,即让教师谈谈上次学习后的感悟和认识,再学习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反思性的学习,深化了理论思想与内涵。每一次以课题为的项目学习,我们围绕研究课题,阅读资料,收集信息,交流信息,不断丰富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再次,以多渠道学习为依托。我们采取专家辅导与内部挖掘相结合,分别邀请市教科所、区教研室专家来园作专题讲座,同时我们派一些教学骨干赴上海等地学习,主动参加园际间的研讨会,回来后传递、分析、吸纳兄弟园的创新举措,不断完善自己。此外,我们十分注重内部挖潜,让骨干教师为大家作专题讲座。实践证明,学习是课题研究的需求,是教师成长的需求。接受了新理念的教师比以前会思考,也爱思考了。

3.结合园情,探索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新的课程观。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确立新的课程观很重要。刚开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仍习惯于把各种教材内容大拼盘,按预设的计划依样画葫芦地实施,这样孩子成了施教的对象,孩子的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失去了许多学习的主动权。记得反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求,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多尔的观点,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对课程的内涵赋予了新的诠释:课程可以追随孩子的经验与生活,课程可以由师生共同来建构。
(2)改革教学制度。①改革一日活动的安排。我们把原来点状的一日活动的作息制度安排成块状,中班由原来的二课一游改成一课一游,以便还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和探索空间。②改革教学计划的制订。我们不再制定固定不变的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选择的自主权留给教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求,可以由教师预设,也可在活动中由幼儿自主生成。
(3)拓展本土化的教育资源。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虽然办园条件和其他城区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园内有大片的菜园地,周围有广阔的田野。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商议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来开展课题活动时,大家一致认为应体现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于是,我们把菜园地改为种植园地,并在旁边建起了饲养角,让孩子们亲自去种植,亲自去喂养小动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孩子们自己从家中带来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他们自己翻土、挖小坑、撒种子、浇水,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虽然种得不够整齐,由于是自己种植的,孩子们不仅勤于观察,乐于观察,而且观察时特别专注。对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甚至长了几片叶子,开了几朵什么样的花他们都能认真地用自己的符号记录下来。早晨来园后,中午散步时,孩子们忘不了去看一看自己的园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还使他们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这一系列的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