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浅谈在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中建筑消费与建筑保护协调进展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21381 浏览:885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对民居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利益的驱使下,民居建筑已经被的带上了“被消费”的帽子。针对这一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介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开发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总结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并提出建筑消费与建筑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传统民居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传统民居 建筑消费 建筑保护 协调发展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传统民居更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但是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开始受到严重破坏。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协调民居建筑保护与建筑消费?这是我们将要讨论并解决的问题。

1.丽江古城建筑消费的现状

自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之后,丽江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和发展。随着旅游观光业的带动,丽江古城的居民也开始有意识的对于建筑进行“文化复兴”,将民居的建筑文化作为建筑增值、旅游增值的一种途径,他们将建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品”,而这种“建筑消费”已成为了提升旅店、饭店、酒吧价值的资本。

2.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2.1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贡献

2.

1.1经济贡献

在旅游开发中,建筑消费能通过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来提高该区域的旅游价值,带动旅游附属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共同来提高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丽江古城,当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已经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它的客栈,酒吧,茶室等等的行业大量出现,这些就是利用建筑来产生的更高经济效益的行业,人们的好奇和对新奇体验的向往这都是建筑消费带给传统民居的经济贡献。
2.

1.2文化贡献

建筑消费能使传统民居的文化得以传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可能更加向往平静、悠闲的生活方式。比如来到丽江古城,在古城里的传统民居里小住几日,早上伴随着鸟儿的叫声从睡梦中醒来,悠闲的下午可以晒晒太阳喝喝茶,应该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领悟,回到城市生活中会有不一样的心理力量。通过建筑消费也能让传统民居的房屋结构、筑建模式及人文价值得到开发和关注,也利于建筑专业行业的进步。

2.2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副作用

2.1历史文化价值的流失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开发商对传统民居过度化的商业开发,导致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慢慢降低、甚至流失。比如在丽江古城的很多客栈里,开发商的后期装潢,加工,使一些民居变了味道;一些售卖纪念品的店铺内,也出现了许多只有“古色”不见 “古香”的壁纸。

2.2传统民居人文内涵的破坏

建筑消费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潮涌般的游客和频频“提高”的接待设施让许多原住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例如,有的游客未经准许,擅自进人当地居民的院子里乱拍照,当地居民普遍感到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3. 建筑消费与建筑保护的协调发展

3.1建筑消费要建立在建筑保护的基础上

3.

1.1整体性保护原则

传统民居建筑是包括建筑本身、空间格局、环境等要素在内的统一整体,所有基本要素都与整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保护与开发中要考虑到各种组成要素,不能将其分割或者区别对待。例如丽江古城的水,虽不是建筑本身,但却是民居建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纳西族自古就有“逐水而居”的生活特征,所以给人们营造出一幅“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美丽画卷,那么,在保护性的开发中一点不能缺少对水源的规划和保护。从整体上去考虑、去保护才能保持传统民居的完整性。
3.

1.2还真性开发原则

在旅游开发的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过程中,注重还真性保护,防止不合理的功能应用、不合适的材料使用、不恰当的建筑形式的附加。保护民居的原始风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的区域环境。例如丽江古城之所以在短短十几年内能够成为家喻户晓、人皆向往的旅游天堂,所依靠的是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与历史文化的较好的结合,能够通过其建筑,街道,植物等环境因素带给人们对纳西文化的一种感受,保持了丽江的真实文化品位。

3.2在建筑消费的同时也要实时做到建筑回归和建筑保护

地方政府应该从方便居民和游客,维护古城传统风貌的角度出发,定时对民居建筑进行检查和保护;最大程度的减小旅游给民居建筑带来的伤害。对古城内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宣传,严惩一些破坏民居古建,水源质量等环境问题的不文明游客。
参考文献:
陈磊,赵学义,辛同生.《传统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机制研究》.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刘燕.《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云南:云南大学
[3]陈雳.《浅谈民居保护修复中的原则与措施》.上海:同济大学
作者简介:张雪燕,生于1989年2月23日,湖北省荆门人,现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
赵媛媛,生于1986年7月7日,河北省石家庄人,现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
徐亚,生于1987年12月24日,山东省枣庄人,现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