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进展及其论述作用评述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14875 浏览:6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试图将市场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的论争从20世纪80年代到苏联巨变后,整个理论体系才逐渐完善起来。随着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特别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市场社会主义决不是理论上的“乌托邦”,而是社会主义运动富有生命力的表现。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意义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从20实际30年代兰格模式的兴起,至今已经近八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对于“纯理论”的提出以及探索,围绕着市场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可能性以及市场社会主义实现形势的论战一直持续至今。在激烈的争论中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市场社会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在苏联剧变以后,市场社会主义唤起了西方社会对于社会主义的憧憬,使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持续升温。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其贡献已经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一)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市场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一个世纪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萌芽于西方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巴罗内等人关于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理论。市场社会主义第一个理论模式是由波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兰格提出的。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围绕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论战在自由主义、奥地利学派和当时旅美的经济学家兰格间爆发,而此次论战产生了著名的“兰格模式”。“兰格模式”也成为公认的比较完整的早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
学术界对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明确提出“市场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纽费尔德学院社会学和政治学教授,英国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戴维·米勒。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是在当时英国时代背景下,工党为扭转政治局势而提出并成为了工党经济纲领的核心思想。
在经济学领域曾发生过许多次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的论争。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学术界被定义为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社会资源配置主要依靠于市场导向的经济模式。各国经济学家在这一阶段对于概念的解读虽然略有不同,但其他方面非常相似。在东欧剧变之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为低潮时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西方学术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一般将生产资料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经济领域研究的侧重方向略有不同,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侧重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而市场社会主义被视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方式。

(二)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产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最著名的理论是上文提及的由学术论战而产生的“兰格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兰格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调节手段的计划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的初步模型,兰格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动力机制,依然依托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框架等。但是兰格模式在理论上证实了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是可以共存的。“兰格模式”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突破地在社会主义理论中融合了市场的概念,它标志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进行的。在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出现在国家改革过程中的“分权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在这一阶段,诸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等国家在经济体制上的改革为市场社会主义的时间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许多学者针对计划经济的弊端提出市场可以在社会主义中起重要作用。但“分权模式”并没有在计划—市场的二元模式上有所突破,仍然徘徊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运用市场调节。在所有制问题上也没能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超越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核心的思想是改变市场仅作为计划经济调剂的地位,充分肯定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特征,但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属性,市场可以和社会主义进行结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市场社会主义者已经将论证的重心由能否结合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微观层面转向如何使二者结合并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等实际的问题上。

二、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社会主义者经历了“二重幻灭”。“这二重幻灭就是:一方面因苏东剧变使人对社会主义的希望破灭而产生了幻灭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宣传机器宣称‘社会主义已经灭亡’,‘历史终结’了,只有资本主义才是未来之路”。{1}]但在苏东剧变之后,仍有社会主义者,特别是新左派思想家一直坚持这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经受了来自各方反对者的责难。

(一)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理论上的挑战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希勒尔·蒂克庭曾犀利地指出“市场是乌托邦,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伯尔特·奥尔曼是另一位著名的反对市场社会主义者。奥尔曼从其社会环境入手,指出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将市场和社会主义相融合并不是进步而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他们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思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核心:
第一,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是不成立的。在蒂克庭的概念中“社会主义必然包含消灭创造价值过程的附属物的过程”并且“经济是根据直接满足人的需要的原则运行的”{2}这就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计划是其根本,而市场则是计划的对立,所以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是根本不成立的。第二.市场社会主义只是理念里的乌托邦。奥尔曼指出“只有形成了对所有的市场关系的拒绝,人们才能转向社会主义”{3}市场的存在,必然会带来大的激增资本,而资本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国际性,我们可以推演出,激增的资本会直接导致官僚主义以及经济上的腐败。所以市场社会主义只是理念上的乌托邦,市场存在一天,资本主义就不会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对于市场社会主义者市场是资源调配机制。蒂克庭批判了这种解读,他认为市场并不能带来社会社会主义者想象中的那种效率。市场作为调控机制想发挥作用,必然带来失业,而失业会加深管理层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奥尔曼也从马克思的原著角度批判了市场社会主义者,并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本身是对马克思原著和思想的曲解。

(二)对于市场社会主义作为“过渡”实践性的质疑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所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旨在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末路的资本主义寻求出路,但是多数的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者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特征。作为“过渡”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可能也就遭到了质疑。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从三个角度来进行了讨论:
第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实现的条件。换言之,市场社会主义究竟适用于哪些国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罗默在其“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层提及过,在政权集中于政府统治下,远不能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环境的国家中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改革,但在较为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些国家私人所有权根深蒂固,也许更有可能通过“社会主义妥协道路”而非“私人资产国有化”来取得。{4}这就表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实现机制。纵观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早期的“兰格模式”到当代西方社会主义代表,如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施韦卡特的“经济的市场社会主义”以及杨克的“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在理论上这些学者都对市场社会主义有着深入的研究,但是无法回避的是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存在着缺陷,难以评断到底哪种理论可以切实地指导实践。
第三,若将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政治策略,那么其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实践主体。而就目前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来看,虽然理论体系甚多,但却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指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运动主体。而在笔者看来,有无运动主体的问题正是一个思想能够存活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综上而言,不论是国内学者还是西方学者对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实质上是针对对市场社会主义发展过分乐观的思想而展开。笔者认为,市场社会主义者对于未来蓝图的勾画确实过于乐观,而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实践性并没有切实的考量,但作为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并将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再次推向,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有着其不可磨灭的理论意义。

三、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意义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从首次提出至今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巨大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市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市场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疑市场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笔者简要概括了几点市场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地位

第一,苏东剧变后,市场社会主义使“二重幻灭”中的西方思想界带来了希望,使社会主义运动从低谷走向。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对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不仅证实了市场社会主义不仅不是一套“乌托邦”理论而是社会主义运动永富有生命力的表现。
第二,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近百年的发展,在多次论战的过程中,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推进。如: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证实了苏东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应以国情为出发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这一系列的理论无不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表明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者,我们一直坚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市场的资源调节,当然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市场的地位,着眼于本国国情,寻求适合本国发展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超越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二者同为对苏东剧变失败教训的总结,并在理论上对其超越的产物。就性质而已二者都是市场社会主义的范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调控中的作用。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领导下着重于提高效率与活力兼顾公平的经济体制。而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带有资本主义的改良色彩,二者在理论出发点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的成果。但从内容和架构上参考了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正确看待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虽然近百年来,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不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上文提及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就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理论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发展到今天,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更加注重的是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但是再市场多元化的今天,所有制结构远比理论提出指出复杂的多,如何对待复杂的经济体制,提高经济模式兼容性问题对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特别是如何引导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过渡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如何提高实践性问题都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总之,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仍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市场经济的作用相结合,才能正确且深入的理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使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注释
{1}余文烈: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及格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1期
{2}[美]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者中的争论》,段忠桥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3}[美]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者中的争论》,段忠桥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4}[美]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188页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3] 铁省林,房徳玖.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 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5] 余文烈.市场社会主义在师姐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08,(5).
[6] 段忠桥.罗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批判[J].教学与研究,2004,(4).
[7] 段忠桥.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争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8] 张志忠.对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新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
作者简介:于文龙(1988.05—),男,黑龙江北安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