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新课标新课标下学生有效学习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6824 浏览:723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教师的有效教学问题,也带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学生应如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更新观念,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应如何应对课程改革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更新观念;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的诞生,数学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数学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数学教育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改革方向之一.良好的学习活动应当在四条线索中进行,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具体反映出以下四种学习模式.

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从基于教科书的学习到基于“资源”的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在该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众多丰富的相关信息或信息资源的地址,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来检索各种信息,在查找过程中,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感受、筛选、评价、组织、表达信息,对资料和数据的质量、可信度做出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判断.这其中的推理不单是逻辑演绎,而且与利用手头资料、数据更加有关.

2.基于任务和问题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单是听讲,而且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型学习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或多个问题,或需要解决的疑难情境.教师对问题不给予直接的答案,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分析信息,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将资源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帮助学生从访问资源到吸收信息,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3.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注重学生与教师、专家、学者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有助于实现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学习模式将会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然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不同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选择的机会.
鉴于以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如何适应课程改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一、更新观念,迎接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拔尖人才.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原来的学习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头脑中的知识,而与实践能力脱钩,几乎没有实践能力,学生只重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学生把那以往的学习观念、陈旧的学习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师生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教学课程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新课程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特殊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名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这一切,为教师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作为学生更应该利用信息工具来筛选信息,在查找各种信息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而学生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获取知识.应该说,促进自己的发展,是未来学生学习的方向.

三、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作为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细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学生应该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探索,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讨论活动就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的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创新的过程.
例 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求和公式的推导,教材中是用“错位相减法”解决的,学生可提出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推导?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和的结构形式,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积极探索就会发现:
上述例子根据定义进行联想,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出问题就要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有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数学实验、追溯过程等,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