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调查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34332 浏览:1576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常州市某校流动儿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童家庭教育的调查入手,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阐述了这些流动儿童家庭存在的问题,并就正确引导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正确引导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随着常州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来常州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为数不少的适龄就学儿童。因此,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的学校,坐落在常州市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2011年11月,对在这所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开展“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共100份,回收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9%。调查对象的年龄界定在10~12岁之间,同时进行深入访谈,共访谈学生10人,教师4人,以及学生家长2人。

1.工作繁忙,补偿心理作祟

在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大约46.4%的流动儿童家庭从事个体经营,父母经常忙着做生意。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家长以弥补的心态,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如提供手机、游戏机等电子娱乐产品),却忽视对孩子的精神关怀,放松对孩子必要的关心和教育。

2.素质不高,教育方法欠缺

调查显示,在这些流动人口家庭中,父母约有半数是文盲,少部分具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少。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证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关。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往往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相比之下,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由于难以跟上孩子在学习、精神上的需求,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逐渐削弱。调查显示,11.3%的孩子遇到困难会找家长;20%的孩子选择找老师;33.3%的孩子选择找同学和好朋友;

6.7%的孩子选择找自己的兄弟姐妹,28.7%的孩子倾向于自己解决。

3.奔波忙碌,交流沟通不足

与普通市民的正规就业不同,这些流动人口家庭多半是非正规就业,在劳动时间上具有极大的弹性。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迫于生计压力,为追求更多的收入,延长劳动时间是必然的生存选择。在对“孩子做作业时,家长的行为”的调查中,30%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会陪伴在孩子的身边;2%的家庭为孩子请了家教;11.4%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看电视;5

3.3%的家长不在家,上班未归或出门做生意;3%的家长打牌、串门去了。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劳动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引导的策略

1.借“教育期望”之力引导

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尽管父母对其孩子学习方面缺乏关心,但出于对自身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满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有理想的一面,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很高。调查表示,51.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获取高学位;28.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去适应这个社会;20%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技之长。因此,在教育流动儿童时,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期望,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鼓励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自我期望”之力引导

在有关学习重要性的问题上,有70%的孩子认为学习“非常重要,是改变自己命运和未来的重要途径”;28.3%的孩子认为学习比较重要;在问到“你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的期望”时,25%的孩子期望能出国留学;48.4%的孩子期望念到大学。可见,他们对学习是非常看重的,而且深知学习和教育是改变自己命运和未来的关键。在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作评价时,大多数孩子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且都喜欢学校和老师。尽管孩子的成长环境特殊,但是不影响他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因此,借“自我期望”之力,让流动儿童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激励,就能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助力鼓劲。

3.借“同辈群体”之力引导

所谓同辈群体指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群集合体。同辈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流动人口子女社会化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最想和谁说”的调查中,13.3%的孩子选择找家长,56.7%的孩子选择找同学和朋友;5%的孩子选择找兄弟姐妹;25%的孩子选择一个人承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可鼓励流动儿童保持和加强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同时给予正确的朋友交往和行为指导。
流动人口家庭同样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愿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智慧的支撑下,关注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本地的孩子,还是新市民的孩子,蹲下身子看孩子,引导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平等、关爱、自由的泥土中扎根、茁壮、盛开。
参考文献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马良.社会政策与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融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黄晓燕.外来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与政策调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