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巧设数学不足情境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6030 浏览:180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纵观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呢?只有积极引导学生亲历其全部或部分过程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也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试味道重,体现不多.很多学生都已经养成了等待教师来“灌”的习惯,而多元智能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使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四大特点:多维、体验、情趣、互动,这样“问题情境”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便应运而生.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只要注意做到“巧设问题情境”就能做到“促进自主探索”.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巧设问题情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目标展示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在以往,教学目标的制订与提出均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征.现如今,新课标的要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教师对于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出应注意到目标要体现多元性和层次性充分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再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品质培养.与此同时,了解一些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的自学预习情况,一般采用批改本节课的课后练习,检查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初步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存在问题,目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候,补充这类“问题”题型.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或重点强调等方法来解决.使学生真正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不拘一格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是能力高的人.问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提出问题来设计的,问题分成五类,第一类是以课本概念为主,方法很直接,如.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类是以新旧知识相结合,方法是隐蔽的,如,给出一系列数字等式,让学生根据等式,寻找规律;第三类是一题多解型的,如,给出整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数a的两个适当数值,分解因式:x2-7X+a;第四、五类是开放型的,能充分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应用能力及探究创新能力,其条件和结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变通性.如,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数学问题:某一块梨园有两处水源,圆形的水池,笔直的河,梨农应如何选择取水地点?——为该区域划一条合理取水的分界线(供当地梨农取水时参考).这一类开放型的问题就把现实问题的解决纳入课堂教学领域中,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所以,“问题” 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也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条件.

三、留一方舞台展学生风采

在巧妙提出问题后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测出河的宽度,如何测量学校操场旗杆高度.此类问题是开放型的,要求,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提出你认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所选用工具不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感悟出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那么对于第一、二类的问题,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能自行解决.对于上述的第四、第五类型的问题经常利用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合作可以是同桌之间、四人一小组、六人一小组,或自由组合等.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就可设计第四类问题的应用题: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速度为35千米/小时,(……)?”(括号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激烈讨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敢说、敢疑、敢动手操作、敢问、敢讨论,充分发挥它们的各种智能,课堂中看起来是乱哄哄的,其实正是学生自主参与过程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教师起好组织者的作用,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经讨论,可以得出不同的补充内容,如,(1)摩托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经多少小时相遇?(2)摩托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摩托车用多少小时追上货车?(3)摩托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则摩托车比货车早到多少小时?……就这样,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中,出现“情意共鸣,信息传递,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这一优美情境.另外,对学有余力,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第五类问题,可以在课内或课外解决.在课堂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培养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充分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有时,干脆让学生上黑板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思维的平台,在问题情境中形成共识,展示各自风采.
由于问题本身和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了,他们能大胆地向教师质疑,不懂的知识当堂解决.特别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处处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再以导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微笑面对学生,用激励方法评价学生,学生不再因教师的至尊之位而恐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中坚持“巧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开放性观察视野,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行之有效的,这也是新课改的呼声.
[江苏省镇江市第九中学 (21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