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构重建构、贵提升站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30548 浏览:1428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问题为导引,以交流为手段,以核心知识源为基点,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建构;以对比、分析为抓手,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障碍为契机,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整理与复习课;教学策略
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建构. 2.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梳理、练习、评价三个主要环节加以落实.

一、在梳理中实现知识建构

1. 以问题为导引,促进知识再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梳理. 这样能够紧紧围绕复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给学生明确的提示,激活相关知识点.
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为例,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试着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
(2)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面积时,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自主梳理知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确保自主梳理顺利完成. 自主梳理环节可安排在课前,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教师能够在课前初步了解学生自主梳理的情况,发现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度地调整,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交流为手段,促进知识融通

学生个人梳理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条目式的,不完整的,课上的小组、全班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相互补充,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交流展示,并通过对学生的生成性的整理资源加以指导、点拨,肯定学生的做法,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理旧知、形成知识结构图.
仍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为例,学生在相互合作、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可以形成以下网络结构图.
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复习了旧知,提高了自主整理意识和能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让“梳理”的过程更加具有价值.

3. 以知识本源为基点,促进系统建构

知识的梳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罗列,除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了应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外,而应追本溯源,通过知识梳理重现知识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源”. 在经过梳理形成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分析一类知识产生的固着点,明确知识形成的原理与思想.
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为例,在整理出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这一知识系统实际上植根于面积的意义和面积的直接测量法,即计量长方形的大小,可以直接测量,由最基础、最核心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衍生出一个知识系统. 这一衍生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基础,图形的“转化”是推导面积公式的核心思想方法. 这样的追根寻源,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学内容生成的逻辑意义,感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的知识系统,避免知识间的混淆. 达到举一反

三、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在练习中促进内化提升

1. 以对比、分析为抓手,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习题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基本知识、思想是相对固定的,都是由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推演出来的,所以练习设计与指导过程中应加强核心知识的教学,想方设法地放大主要知识的作用,进一步理清其内涵和外延、各个阶段的呈现形式、各种变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以其为中心拓展开来,发散开去,为学生提供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掌握基于主要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层次结构,形成和完善以主要知识为联结点的具有生长活力的认知结构,体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正如布鲁纳所说,“用基本的、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
以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数的运算”为例. 在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教学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三组题目的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填在下表中.
通过练习,教师在引导学生概括不同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为起点,抓住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和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计数单位相同的相加减”这一最本质的计算法则,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

2. 以错误、漏洞为契机,促进反思提升

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的知识漏洞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是复习课的最佳生长点. 教师应关注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及时发现,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尤其是一些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资源. 要引导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纠错、辨析的过程中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明晰错误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将34680000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有较多学生写成347万或347亿.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归因于“审题不认真、粗心”,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思维不缜密,受思维定势干扰,即一看到大数就想当然地用了省略“亿 ”后面的尾数的方法. 又如 “大于90°的角是钝角”这道判断题,对于出错的学生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出错的真正原因:① 混淆了概念,以为钝角是大90°的角;② 没有根据钝角的意义去理解大于90°,小180° 的角是钝角,缺了小于180° ,思考问题不全面;③ 方法不对,应找反例,180°的角是大于90°的角,但不是钝角而是平角. 学生只有理性、正确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也才能更积极地应对,促进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在评价中实现认同与超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梳理知识中,教师应对学生所获得的成功或创新做法,给予及时的肯定. 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要适时的赞许.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分享、合作,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更要给予充分的表扬. 尤其要关注在讨论交流或展示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或不足的时候,要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评价. 尽可能消除学生因为错误而产生的消极、负面的影响,尊重、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评价不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意志和信心.
梳理、练习、评价是复习课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以上这三个环节,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复习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反思与改进. 但是我们在重视建构与提升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的夯实工作. 只有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复习课当中的建构与提升.
【参考文献】
窦春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新课程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6).
吴晓燕.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教育研究与评论[J].小学教育教学,201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