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模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9120 浏览:34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建模是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高中数学或简单的生产生活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求解.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应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建模,即构造数学模型.具体地说,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个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明确关系(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如果正确,则可投入使用,否则将重新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改进,多次循环,直至正确.

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通常来说,建立数学模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一般没有一定的模式,但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应能反映数学问题的全部重要特征,满足问题的全部条件和要求,并且还要求能够使用数学方法求解.这里所说的建模步骤,只是大体上的规范,实际操作中应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1.问题分析.根据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问题反映内部机理的规律,所建立的模型常有明确的目的或现实意义.
2.模型假设.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确定现实原型的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找出必要的假设,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3.模型建设.实际问题通过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并用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来求解;用实际数学问题的初始条件和初始数据等来检验该初等数学模型;做好总结,对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建模的方法

建模的过程大体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阶段,有时还要经过想象与猜测、直感与顿悟阶段.从逻辑思维来讲,抽象、归纳、演绎、类比、模拟、移植等逻辑思维方法都要大量采用, 因此,为了培养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除了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外,还要尽量掌握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四、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绿化,房地产公司决定在拆迁地长方形ABCD处规划一块长方形地面建造住宅小区公园,公园一边落在CD上,但不能超过文物保护区AEF的红线EF,问:如何设计才能使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设 AB=CD=200m,BC=AD=60m,AE=60m,AF=40m.
分析:以CD为一边建造公园小区,又不能越过EF,因此公园小区的一角只能落在EF上,为此,以A为原点,AB方向为x轴,AD方向为 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线段EF上取一点P,则公园面积取决于P点的位置.
直线EF的方程是:x60+y40=1.
设点P的坐标为(x,40-2x3),则长方形公园的面积为
S=(200-x)[160-(40-32x)] (0≤x≤60)
=-23x2+403x+24000
=-23(x-10)2+24000+2003.
∴当x=10,y=3100时,Smax≈24067m2.
又如,把一块长为a,宽为b(a>b)的木板的两条对边紧靠着屋内两堵互相垂直的墙角,使地面,木板,墙面围成一个直三棱柱.怎样围体积最大?
分析:若使木板长为a的边在地面上,地面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α,则α∈(0,π2),且围成的直三棱柱体积为V=12asinα·acosα·b=14a2bsin2α,故当α=π4时,V(最大值)=14a2b.
类似地,若使木板长为b的边在地面上,可得体积V(最大值)=14b2a.
∵a>b,
∴V(最大值)=14a2b.
所以,使木板的长为a的边在地面上,且使直棱柱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围成的直三棱柱体积最大.
总之,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和认知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建立模型解决,要因题而异,灵活掌握和应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