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将焉附“味”之不存试述试述“道”将焉附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7168 浏览:228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引入情境教学,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入情境教学的课堂是有“味”的课堂,但在思品课情境设计中,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五性”。情境有了“五性”,课堂才能遵循自身的法则,才真正有“道”。
一、生动性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经历了晕乎乎、沉甸甸的三节语数外课后,开始学习抽象的思品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此间,教师根据不同内容,可采用不同手段、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或用悬念问题创设、或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辅助;形式可通过谜语故事、经典案例、名人轶事、新闻报道、重大时事等。情境力求具有感染力,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情绪经历“关注——激起”的发展变化。
学习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感悟合作的价值”一课时,有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远离大海的荒凉地方,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老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结果两人瓜分了老者的恩赐后就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就在原地燃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起来。饱餐几顿后,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拿了鱼竿的人,艰难地朝海边跋涉,忍饥挨饿,毫不气馁。结果当他看到远方蔚蓝的大海时,已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描述完故事,老师请同学想一想,他们出现这样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避免悲剧发生的办法吗?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知不觉中,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二、典型性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反思、整合、编辑,并把提炼出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创设一个学生能接受、易将自己情感移入所感知对象的情境。这个情境必须主题鲜明,蕴含所学知识,能贯穿一堂课始终。切忌为“境”而“境”,让过多的非典型性情境冲淡学生的情感,以致“情移别处”、“情无所归”。
如在学习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一内容时,学生对直面外来文化和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有认识上的误区,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贯穿始终: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情境一:为了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截至2011年8月,全球已经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0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4000多万人。
情境二: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世界上的很多文化艺术进入了中国文化市场,尤其是毗邻的日韩文化,形成一股“日潮韩流”。校园内,许多学生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收集日韩明星的各种图片、资料,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
面对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我作了如下设问:为什么会产生“日潮韩流”的“中国新生代”?中国在世界各国开设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有何国际背景?其重要性是什么?在学生议论纷纷的基础上,我继续追问:对比两则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日韩潮流”?随着讨论的步步深入,知识得到掌握,情感得到培养,学习任务悄然完成。
三、探究性
思品课的情境设计中必须注重探究性。其基本方法是:以思考性的情境为主线,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逐步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学生先学先想先议教师后讲后帮后评为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我发展、学会学习、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如组织学生学习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理想伴我成长”这一内容时,我引入了下列信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情境一: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中国金融领域正面临着人才短缺的严峻考验。中国经济网调查表明,95%的金融专业受访者表示当下金融行业人才匮乏,其中28%认为人才短缺趋势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只有4万名注册会计师、10万名律师,这与13亿人口的比例不协调,我国至少需要30万名MBA(工商管理硕士)人才,以目前每年培养3000名的速度计算,实现目标需100年。况且,我国目前人才质量问题也很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意识薄弱、知识结构老化等十分严重。
情境二:入世后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要求学生自己探究,有效学习,注重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入世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正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根据上述信息,探究以下问题:1.“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应有哪些责任?”2.结合严峻的人才形势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中学生应如何改进学习?

3.结合时代责任谈谈你该怎么做?

生动的数字、典型的案例、探究性的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注意,探究的问题不能十分细碎,应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发现、选择、重组等多种过程形成答案,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意义学习,思品课教学才有生命力。
四、机智性
新版思品课程标准在引言中提出了“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的要求。这一“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蕴含的教育资源,它是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程内容的要素。因此,教学就不应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不应再是师讲生学的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发现新知、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带来了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预知的教学情境的生成。
记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对如何发展正当兴趣,培养高雅情趣兴趣盎然,交流热烈,同学小顾更是发言精彩。正当我准备表扬肯定时,出现了一串不和谐的音符:“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今天中午我还看到他沉迷于游戏机呢!”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我听到。本想听而不闻,继续我的“设计”,可转念一想,这也许是一个极好的教学情境、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闪念间,我将讨论引向中学生沉迷游戏的议题。一时间,一个个议题精彩纷呈:“游戏机前的思考”,“告别游戏机,发展正当兴趣”,“玩物丧志!顾某”,“顾某,我想对你说”。在同学们荡漾的中,同学小顾竟然声泪俱下:我再也不沉迷于游戏机,改掉不良兴趣……机智地处理潜在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充满味道,学生只有在这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才能成长。

五、因人而异性

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如果以为读了几篇经验介绍文章,听了几次特级教师学术讲座,看了几场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便以为学到了真经、找到了门槛,在自己课堂里依样画葫芦,结果往往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情境创设,是他们长期实践和艰苦探索的结晶。学习他们的做法,借鉴他们的经验固然甚好,但更要为我所用,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学习他们的全新教学理念,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任何不加分析地、不结合实际的照搬照抄都是幼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有效果的才是最佳的。
总之,思品课情境教学中兼顾了“五性”,处理好“设计”和“生成”的矛盾,学习才有潜力,教学才有“味道”,才能在情境中明理、睿智从而笃行。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健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09027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