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逆向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路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17271 浏览:73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逆向思维是一种从反面观察事物,变换角度处理问题,由果索因的思维方式. 在处于思想启蒙的小学阶段,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使学生学会举一逆三,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加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结合例题详细讲解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 逆向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思路
逆向思维往往与我们的正常思路相反,但是对于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却有着非常重大的用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对概念、定义、习题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使用逆向思维解决习题的习惯,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知识,打破顺向思维的定式,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求同存异,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求解习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生成逆向思维,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开发了智力,而且能够多角度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1. 加强举反例训练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我们可以举反例,举错误的例子,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并指出错误,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很好的一种方法.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质数一定是奇数.”教师给出一个数字2,让同学们观察是质数还是单数,同学最后得出结论,2是质数,但2是偶数,从而得知“质数一定是奇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这道题目很好地说明了举反例试验.

2. 对概念的反向理解和运用

在学习新概念时,有的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不容易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反方向入手,多做习题,使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既可以把题目做得又好又快,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逆向思维的好习惯. 例如,在小学第十册教材中学到关于分解质因数的题目中,有这样一道题:找出下列是分解质因数的选项 ( ). A. 3 × 5 = 15;B. 15 = 1 × 15;C. 1 × 15 = 15;D. 15 = 3 × 5. 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生不难看出题目中的正确答案应选D.

3.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互为”与“互逆”关系的概念:如“互为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倒数”、“互为倍数与约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思考与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还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A. 2的倒数是 ( );B. 3的倒数( );C. 18是( )倍数;D. ( )的倒数是7;E.( )的倍数是9;F. 4的约数是( ).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公式需要掌握,公式是抽象的,有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从相反的方向去解释问题,或在习题中,运用逆向思维去解题. 这样既可以更快地作出题目,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例如: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出示下列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的塑料面积是9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10平方厘米,这块三角形塑料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组织学生思索,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可以逆推出三角形的底 = 面积 × 2 ÷ 高,由此可列式为:90 × 2 ÷ 10 = 18(厘米).
倒推法(还原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从题目所叙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追根究底,逐步靠拢所求,直到问题解决. 加强倒推法的训练,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
三、总 结
逆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还有利于挖掘顺向思维中的弱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坚持综合训练,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思考,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