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浅析依宪治国对和谐社会构建作用封面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4718 浏览:1097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依宪治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紧密相关.无论是作为治国的方略,还是治国的目标,都反映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但从实践上看,部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无视公民权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依宪行政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 和谐社会 意义
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这就是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某—特定乃面的问题,相对于整体而言只是局部性的社会现象和法律关系。据此而论,宪法确实不是法律汇编和法律大全,而仅仅是根本法。因为如果任何问题都由宪法作出详尽无遗的规定,那么普通法律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也就谈不什么法律体系了。
首先在法律效力上,分析。任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三个“基本”,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冲突。宪法是各种法的渊源,它是我国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只是“子法”。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其根本法的具体化。各种行政法律法规也只是宪法在行政法规定的具体化、实施化,也都基于三个“基本”,,构成违反宪法的行政法律法规必须废或修改。宪法的具体实施是依靠的,所以要使宪法的这种效力表现具体贯穿与其他法律之中,使其他法律符合宪法,就必须依宪行政。依宪行政必然有利于宪法的“母法”地位具体贯彻于其他法律部门之中,从而确保其合法。加以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活动。我国的行政诉讼权和程序,可以进行制定行政法规
其次 和其他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活动来看。我国的行政诉讼权和程序,可以进行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活动,即行政立法活动。行政立法制定的各项制度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以确保他们的合宪性,以致于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体实行。依宪法为理论依据,他的推行必然有利于行政机关明确宪法在行政方向的具体规定和体现的精神,执法者了解到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理论基础,从而开成对宪法全面而又客观的认识。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如我国的法学界学者言:“宪法居于所有法系中处于最高地位,而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具有优先性与普遍的约束力,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约束行为准则。”我国行政主体的国家行政机关其他行政公务员组织和行政公务人员分别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行政问题中,一切行政机关,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和行政公务员部必依宪法为高行为准则,他们的活动都必须围绕“宪法”展开并从宪法的规定中寻找妥当性的基础,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由此,我们可以下个结论: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迫切要使依宪行政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以求的社会理想。”然而,社会和谐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只有在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条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下才能实现。其中,法治应该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治国理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因此说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构建社会和谐,离不开依法治国。
笔者认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由于实现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状况。建立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现代政治既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谐社会的发展动力。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国家主要以法律手段来治理国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关系纳入法制的轨道,国家权利的行使和谐社会的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行政的状态,社会调控和管理才能摆脱随意性的特权,经济、政治、文化村门皆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现代法治首先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资本主义法治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也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社会主义法治以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为法治的理论,制度的建设的实践。通过了对和谐社会其他特征的了解,可以清楚的看出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地位和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依法治国能够为社会安定提供法律保障。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要有稳定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如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矛盾激化,人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又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分歧。法治是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才能以文明、平和的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方式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真正做到社会的安定。
(2)、依法治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支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但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法律的形成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抑制和制裁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是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的必由之路。
(3)、依法治国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我国利益主体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使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得以调整和解决,就会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造成对立,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在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确定利益主体、界定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并对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救助,就能维护社会公正,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使各个社会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4)、依法治国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环境。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会认同,也就没有社会和谐。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法治社会可以创造诚信友爱所需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人们内心的宽容、谦让和互助友爱地相处。
参考文献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则要》文献出版社
[3] 《宪法学》党校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3-09-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