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评改关于增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一些深思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7438 浏览:122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拓宽和开放更多的作文教学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改的优先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批改,培养他们的自改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一、关于学生参加实践评改的必要性分析

1.从作文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一直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殊不知,这种模式严重悖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于“教”于“学”都非常不利。从教师的角度讲,一大叠作文本,评呀,改呀,批批注注,圈圈点点,改得苦不堪言,但依旧乐此不疲。但这实效又如何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只是留意一下成绩,最多再关注一下评语,至于教师文中的润色之处,学生可能看也不看一眼便束之高阁了。此形此状,难怪我们叶老曾同情道:“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2.从学生评价能力形成的角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平常我们语文老师“全收全改,精批细改”的做法已经严重越位了。叶老也曾提出:“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而且他还很早就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文,还要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学生不仅要学会写作文,还要学会评改作文。因为评改是学生写作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关于评改实践过程中需坚持的几项基本原则

1.赏识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常依赖于外部良好的刺激。赏识无疑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以亲切的口吻,磋商性的语言与别人交流、讨论,尽可能多地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作。

2.全体性原则

评改固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改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小参与评改、学会评改。

3.长期性原则

学生评改方法的掌握、评改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也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实验工程。因此,在评改过程中为使学生始终保持评改的热情,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评改的组织管理中多下工夫,巧妙“导演”,如设一些评改奖项,及时推荐优秀文稿等。

三、关于评改实践的基本运作流程

1.教师引导评改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能改文”的能力,教师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所谓“组织”,就是在评改作文前尽可能了解班级学生的写作基础、写作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等,做到了然于胸,以便有的放矢。所谓“引导”,就是引导学生的评改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评改点,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评改方法。具体说来,教师可依据习作要求,选择那些典型的、可读性强的学生习作,并把文章或片段通过投影显示出来。教师边评改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边讲述,使学生知道评改符号,明白修改的原因,学习评改的方法。在评改语言上,要力求凝炼,并多一些“有理亦有情”的融鼓励、启发和亲切感为一体的评改语言,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如某一学生的《望星空》一文,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女儿对离异后父亲的深情呼唤,且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读罢,我们的批语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相信,星空中必定有一颗星,那就是你父亲深邃的眼睛。他肯定也一直在关注、呵护着你,总有一天,他会来到你身边。”

2.师生共同评改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改。具体做法是: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后,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将作文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错别字、标点、语句及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共同讨论,评议优劣,肯定成功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分组讨论写出评语,接着大组交流,师生共同写出评语。评改后,学生再次誊写,并张贴展览。这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的是:要以学生发言为主,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正如叶老所言:“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这是学生从“学法”到“用法”的过渡。

3.学生互相评改

经过前两个环节之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作文体验,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独立评价。其形式有同桌互评、自由互评、随机互评。由于学生手中作文的作者都是身边的人,所以评改时感到特别亲切,交流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形成讨论气氛。比如:一位同学对另一位同学的作文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我想你的苦恼是多余的,你不妨趁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信给你妈妈,我想,你妈妈肯定会被你打动,试试看,这招很灵!”更主要的是在互评中,学生既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又能引以为戒,在欣赏、羡慕之余,更多的是跃跃欲试。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合作学习精神的体现。

4.学生自我评改

互评互改结束后,学生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和自己所积累的评改体悟,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的文章,由于有了前面面对面自由式的交流,学生自我评改明显增强,能很快意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此后,每组还要评出优秀作文张贴上墙,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真的能写出优秀作文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改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精神的张扬。
实践证明,通过方法引导、手段激发,放手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明显增强,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鉴赏和评改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切实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