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过度教育目前状况和理由分析征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2038 浏览:1464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搜寻理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原因,即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率下降、学非所用、高学低就、教育收益降低而导致过度教育的发生,希望为大学毕业生积极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职业搜寻理论
1002-7661(2013)31-015-01

一、相关概念

1、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一词最先是由美国人弗里曼在1976年提出来的。,他把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过度教育一词逐渐为教育经济学界接受并广为流行。

2、职业搜寻理论

职业搜寻理论是1970年由费尔浦斯( E. S. Phelps)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现状

1、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招聘计划和就业岗位明显减少。2013届毕业生,大约18%的大学生仍处于待业状态,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出现的是考研热,201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180万,达到历史新高。通过对毕业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学术研究,绝大多数毕业生(84%)是为了提高将来的就业实力或者避开当前的就业难。由此可见,就业难问题已经给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巨大压力。

2、工资收入水平降低

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左右,毕业生就业选择用人单位时既注重长远发展考虑,又重视现实劳动回报,“职业发展空间”(22.03%)和“薪酬激励机制”(18.18%)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最关注的方面。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薪酬调查》显示,2013年国内不同城市应届生起薪相对2012 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大学毕业生起薪下滑近13%。

3、现实社会中的学非所用情况严重

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公布的调查显示,2009年本科毕业生超过三成就业时“学非所用”。数据表明,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无论从就业的现实情况还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来看,专业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4、人才高消费

人才高消费现象的突出表现就是“大材小用”、高学低就,其本质就是知识失业。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当一个职位有很多人竞争,用人标准就会水涨船高,许多单位通常会选择学历更高者,而高文凭者进入单位后又常常干以前低文凭者就能胜任的工作。这种人才高消费所导致的知识性失业,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就业市场严重恶化,过度教育也越来越严重。

三、毕业生过度教育原因----从职业搜寻理论角度分析

1、就业率低的原因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信息非充分的市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也大多为初次就业者,而且为数众多,这就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找寻时间将有普遍延长的趋势,就业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较低的水平。由于过度竞争,主要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买方市场特征。根据供给机制,供给大于需求,下降,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将会普遍下降。在买方市场中,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拥有较大的主动权对求职者进行挑选。工资成本和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考虑的两个因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劳动力市场呈现“以工作而非人为核心”的“工作竞争模式”,劳动力的工资由工作岗位而不是人的特点(如教育特点)决定,不同教育水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平的劳动者工资差异不大。那么,在工资既定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就可只考虑求职者的能力情况。显然,仅仅根据一张个人简历、推荐信或面试这些信息,用人单位是无法准确判断毕业生能否胜任某种职业的。

2、高学低就的原因

根据职业筛选理论,这时雇主将制定一系列可测量的标准对毕业生进行排序,以帮助他们筛选出理想人选。目前这种职位排序函数通常为E=F(文凭、专业、学校知名度、综合能力、信息获取量、家庭背景、户籍、性别、民族)。按照这种职位排序函数,学历越高,意味着工作效率越高,边际生产力越大,在工资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雇主自然可以抬高教育水平这一应聘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高学低就现象发生。

3、收益降低的原因

而对于专业不对口或适应性较差、学历较低、院校声誉较差、综合能力较低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弱流动性及他们自身的风险规避态度,通常会选择滞留在主要劳动力市场继续进行工作搜寻。但工作搜寻是有成本的,包括在搜寻过程中直接支付的成本,比如交通费、邮费、电话费、化妆费等,也包括因搜寻所放弃的工作收入,即间接成本。因此,无限期的搜索是不切实际的。为了避免人力资本的闲置,一段时间后,他们必须降低择业标准,而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职业,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存量结构中某些内容主要是特殊人力资本成为沉没成本,或者出现某些技能的迅速贬值,人力资本只是部分发挥了作用,教育收益也会降低。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率下降、学非所用、高学低就、教育收益降低,也即发生了过度教育。可以看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过度竞争、弱流动性、专业不对口或适应性不强是导致过度教育发生的直接因素,也是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文献:
赖德胜.中国遭遇教育结构性过度[J].中国国情国力.1999(9).
黄 芳.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2003.1.
[3] 陈胜鑫.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