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绩效国内学习绩效研究进展综述电大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9498 浏览:1342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学习绩效是审视教育的一个新视角,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绩效领域的国内研究发展态势,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于发表在国内期刊有关学习绩效的文献和优秀硕士论文从统计文献总量、文献的来源、文献研究的类型等三个维度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另外还对学习绩效领域的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述评,描述出目前学习绩效领域的发展轮廓和趋势,为学习绩效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国内研究; 学习绩效; 综述; 内容分析法
[] A
[作者简介] 贾斌(1987—),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习绩效和教学设计研究。E-mail:jiabintiankong@msn.cn。
一、引 言
绩效(Performanc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Ryle的定义,他把绩效定义为“成就、行为的效益”。绩效主要应用于培训领域,用来检验培训之后的结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异。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的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后经张祖忻教授在1994年引入国内,他撰文介绍了许多有关绩效技术的理论,此后国内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绩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习绩效被引入国内教育研究领域以来,学者和教师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从1998年国内发表第一篇有关“学习绩效”研究的论文《中小学生班级群体性质及学习绩效》,到2007年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都有力地推动了学习绩效在国内的发展。另外根据教育技术AECT 20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利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国际教育技术领域对学习的关注开始强调学习绩效,在教育领域内逐渐掀起对学习绩效研究的热潮。一些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认为学习研究关注点正在由以往传统的教学设计转向如何提高学习绩效,把绩效技术引入到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二者相互融合,解决教育技术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3]。学习和绩效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能把学习和绩效结合起来,则会产生更好的价值,因此学习绩效的研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习绩效研究在我国近几年究竟是怎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国内的学者和教师又做了哪些工作?学习绩效是如果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推动教育发展的呢?对一个领域已经产生和新产生的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才能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领域[4]。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学习绩效研究相关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揭示出我国最近关于学习绩效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特点、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学习绩效研究提供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主要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选择高级检索,检索项选择“篇名”,通过检索“学习绩效”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114篇文献,在此基础上,剔除一些与学习绩效无关的文献,共检索出82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维度和分析单元设计

主要从文献的数量、文献的来源、文献的研究类型等三个方面入手,从细节全面阐述学习绩效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学习绩效研究成果数量统计分析

(一)文献数量分析

从图1学习绩效文献数量分布情况来看,首次涉及“学习绩效”的文献是1998年高述华的《中小学生班级群体性质及学习绩效》[5],到2011年研究成果量达到了22篇,较前一年的论文数量增加了两倍,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认为学习绩效的研究目前呈上升趋势,且发展迅速。

(二)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的期刊来源,我们可以了解这个研究领域的关注情况。由于学习绩效主要是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因此选取国内发表数量在前15位且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来分析学习绩效研究的发展态势。
学习绩效的文献来源较为分散,我们可以从图2的分布图中看出,关于学习绩效研究的硕博论文数量最多,说明关于学习绩效研究的开展主要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都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热门核心期刊,说明了涉及学习绩效研究的杂志最多的是教育技术领域,也说明了教育技术学者是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他们更多的关注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学习绩效。《科学学研究》、《现代管理科学》、《科技管理研究》则说明学习绩效研究的另一个热门领域来自企业,也表明了企业最早关注绩效,随后进入到教育领域成为“学习绩效”,反过来教育领域对“学习绩效”的研究促进企业对“学习绩效”的关注。而《高教探索》、《教育探索》、《成人教育》则表明在教育其他研究领域也逐渐探索学习绩效在课程、班级管理、外语学习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说“学习绩效”的研究成果遍布教育的各个领域,也说明了“学习绩效”已经引起各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

(三)研究类型分析

研究类型则是对科学研究活动总体研究方式的抽象概括,能集中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6]。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划分见表1。
本文主要按照表1中的分类方法对文献进行判定,最终得出关于学习绩效文献的研究分析类型,如图

3、图4、图5所示:

在确定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类型的过程中,由于现在很多的文献研究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所以很难界定说具体属于哪一类。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定性研究往往为定量研究提供获取数据的方式,因此笔者在这里对于这种情况界定为定量研究,这也反映了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个特点就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3年只有对学习绩效的探索性研究,因为这一时期绩效刚刚引起教育领域的关注,缺乏一定的研究经验;2004年出现第一篇描述性的研究文献《大学生学习绩效评估刍议》[7];到2005年出现了第一篇解释性的研究文献《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整、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8];从2006年以后的态势中我们可以看出,解释性研究上升趋势很快,说明了国内学者开始深入的研究影响学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习绩效的因素。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研究一直多于应用研究,并且理论研究在呈迅速上升趋势,这也说明了国内对学习绩效的研究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理论的探讨上,这也是由于国内学习绩效研究起步较晚,还缺少一定的成熟理论。同时我们也看到关于学习绩效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在应用研究方面大部分文献聚焦于如何建立学习绩效评价指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学习绩效评价的重视,但关于学习绩效的应用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在1998年到2004年期间关于学习绩效的定性研究较多,而从2005年以后定量研究开始大幅度增长,虽然定性研究在2005年以后也有增长的态势,但是远不如定量研究占的比例大。综合以上分析,目前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应用研究较少,而解释性研究正在逐渐增多,研究性质也趋向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国内学者和教师对于学习绩效的关注正在逐渐地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

四、研究成果述评

学习绩效研究的数据统计可以从宏观上反映这个研究领域的态势,而文献研究成果则可以全面呈现该领域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前述得知,从研究的内容角度来说,目前学习绩效领域发展主要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总结,以便于全面地反映国内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理论研究成果述评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和教师在研究探讨“学习绩效”的定义和内涵,在影响因素、意义和作用等问题上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和建议。

1. 学习绩效的定义和内涵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学习绩效”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学者张桂敏认为学习绩效即学习活动的结果及与之相应的效能评价,她认为学习绩效=能力×激励[9]。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绩效还体现在能力与社交方面,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汪小刚认为学习绩效就是学习活动的结果,表现在学习者的在校表现、能力反映、个人改进学习行为的有效手段和离校后可能的表现及将来的发展[10];郝建春则认为学习绩效指学生经过良好的学习情境、满意的师生互动过程,使学生知识水平获得提高,获得高度的学习成效[11];苏晓丽认为学习绩效是影响学习活动的诸多因素的综合绩效[12];王冬则从素质维度、行为维度和时间维度等三个维度来定义学习绩效,认为学习绩效是学生在一个既定时间内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学习行为和素质发展的一系列的变化[13];高凤芬、雷体南认为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时所取得的学习业绩和学习效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学习效率、学习成果的质量、数量和学习效益等三个方面[14];温雪将学习绩效界定为学习倾向和学习业绩的总和[15]。从以上对于学习绩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国内对学习绩效的定义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来说,即在学习上低投入高产出,并且获得持久的技能行为;另一方面是从学习成就方面来说,这里的学习成就不仅仅完成了客观学习目标,还包括学习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其他和学习者有关的主观体验。

2. 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和教师从不同的维度提出了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见表2)。
对国内各学者关于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学习绩效的因素很多,大到学校环境小到学习者的性格都和学习绩效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文献往往采用固定其中的一些因素,变动某一个或几个因素,那么变动的因素如果影响学习绩效则就和学习绩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研究方法。这些因素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强弱不一,这也使得研究变得复杂。但通过对影响学习绩效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本文把影响学习绩效的因素归于三类:教学特征、学习者特征、环境特征。其中教学特征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关于课程的内容、呈现方式、课程弹性、多媒体的感知、评价方式等;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人格等;而环境特征是教师无法控制的一些特征,比如学校的资源设置、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而对于可控的环境比如网络平台、学习平台、多媒体等则属于教学特征的范围。关于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也让我们重新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审视,这些影响因素让我们看到对于学习绩效应该是多方面影响的结合,这为教育领域研究学习打开了新的视角。

(二)应用研究成果述评

理论指导着实践,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实践,反过来实践又检验着理论的正确与否,进而改进实践。通过对学习绩效应用研究的简要阐述和总结,全面的展示国内学习绩效应用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应用研究的层次和应用研究的内容两个方面来总结概述学习绩效领域的应用研究。

1. 应用研究的层次

对于应用层次的划分,由于学习绩效在教育中研究的比例较大,因此教育领域分为中小学教育(包括高中)和高等教育层次,而企业、事业和机关等领域的学习绩效研究归于其他应用领域。由于学习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发生,对于没有确定研究对象,也没有指定具体的研究情境的应用研究则归于其他应用领域(见表3)。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中的学习绩效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涉及,其他应用领域有3篇,而高等教育占到18篇。从中可以发现,学习绩效的“研究热土”在高校,学者和教师侧重于在大学课堂和高等教育中实施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而作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学习绩效方面的应用研究来更好的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绩效。

2. 应用研究的内容

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学习绩效应用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习绩效评价体系、学习绩效模型的构建和学习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三个方面,下面分别就这三个方面对应用研究展开述评。
(1)学习绩效评价体系
学习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为目的,通过确定相应的学习绩效指标来衡量学习绩效的高低。国内学者从各角度建立学习绩效评价体系并展开相应研究,左明章、易凌云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构建了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策略,并且设计了一个实例来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34]。范敏、岳延兵利用信息函数对试题进行选择,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基于Web的学习绩效评测系统,并通过实践证明采用此系统能够有效的测量被试的知识和能力水平[35]。佘高波将学生学习绩效测评的方式和内容改为“期评成绩 = 出勤(10%)+平时成绩(20%)+读书笔记成绩(10%)+大作业(30%)+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30%)+加分(10%)”,并且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营销专业和财会专业共计7个班级试点学习绩效新测评体系,取得了积极效果[36]。吴慧将大学生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确定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产出。为了确保指标项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将一级指标项细化为二级、指标[37]。辛利、周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通过测量学生体育动作技能学习的提高性、一致性、持久性、适应性来判断学生体育动作技能学习的水平与程度,从而得到较为客观的权重,最终确定学习绩效评价模型[38]。石娟研究基于问题的Web-CKB学习绩效评价系统,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运用电子量规和电子学档在华景小学开展学习绩效评价的教学试验并验证了此评价系统的有效性[39]。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学习绩效的评估体系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另一部分是学习成就。学习成绩主要是学习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等,而学习成就包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满足等。 (2)学习绩效模型的构建
对于学习绩效模型的构建,张伟刚根据影响学习绩效的四个独立元(目标、能力、环境、态度),通过研究多元之间的匹配程度和关联作用,尝试构建多元关联学习绩效模型[40]; 雷鹏飞、束学军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由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动机的变化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构成外语学习绩效模型[41];应光龙、吴彦文、李世祥、田庆恒以大学英语六级模拟测试为例,调查与分析了影响学习绩效的因素,并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学习绩效模型,还通过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出情感干预对大学生学习绩效有着重要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42];郑锡宁、张迎春、周振宇、张彤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学习绩效等三个因素基础上,采用路径建模技术,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学习绩效关系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几条对多媒体教学学习绩效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的建议。
(3)学习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对于学习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的较少,目前仅有苏晓丽和赵靓设计开发了学习绩效支持系统。苏晓丽把绩效技术的思想运用到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借鉴绩效技术实践领域EPSS的优点,开发了网络化学习绩效支持系统(WLPSS),并结合“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对WLPSS进行实践研究。她的开发研究促进了学习绩效引入到教育领域的实践[43],虽然系统的使用结果有待验证,但已经说明国内学者开始在应用开发层面上对学习绩效进行深入的研究。赵靓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在学习绩效分析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开发了通过学生填写由教师编写的各类学习绩效反馈表格,收集包括学生反应、知识、能力和学习目标达成在内的反馈信息并存储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工具包,并且以教育技术学课程为例,调查学生的反应,为测量学习绩效指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五、总结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82篇学习绩效相关文献内容的分析梳理,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国内学习绩效研究目前处于初始阶段,发展迅速

学习绩效作为绩效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后的一个新产物,给教育领域的学习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引起了教育各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相关成果也大量涌现。从前面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可知,这几年学习绩效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不同学者和教师也尝试从各个维度对学习绩效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不一,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理论,说明学习绩效研究在国内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

(二)研究范围广泛,研究不深入

对学习绩效的文献分析发现,国内研究学习绩效的学者在教育领域最多,其中大部分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这和教育技术学者张祖忻教授最先把绩效技术引入到国内有一定关系,而教育技术领域的目标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AECT在2004年对教育技术定义时强调了学习绩效可以看出教育技术领域对学习的关注开始转向学习绩效,教育其他领域也纷纷介入到学习绩效的研究中来。但是通过对学习绩效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学习绩效的研究范围较广,但一致性的理论不多,对于学习绩效至今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概念,同时对于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较为分散,不成系统,研究都处在尝试设计阶段,缺乏一定的深入研究和后续研究。

(三)学习绩效研究领域几乎很少涉及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在高等教育层面

前面的文献分析发现中小学学习绩效只有很少的理论层面的探讨,应用层面的文献目前还没有。学习绩效的研究虽然在国内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其带来的教育改革也同样影响着中小学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关注学习绩效的研究,利用学习绩效理论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绩效。

(四)研究成果中理论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

有关学习绩效的文献中,对于理论探讨学习绩效的内涵,以及影响学习绩效的因素的文献较多,但是大部分学者在阐述这些因素和学习绩效具有相关影响的基础上缺少进一步提出改进的策略。不少文献都是采用假设某因素和学习绩效相关,然后通过相关的研究证明这个因素和学习绩效具有某种相关性,进而提出改进相应的措施,然而这些仅仅停留在描述和解释层面,缺少后续的实验验证,也缺少对应用和推广层面的研究。对于应用开发研究,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在研究学习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但也由于缺少学习绩效相关理论的支持,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学习绩效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相信在以后会引起教育各领域的重视,真正的带来学习上的“变革”。
六、展 望
学习绩效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推动和发展了对学习的研究。它不仅给国内的学者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学习的视角,也代表着未来学习关注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学习绩效在国内教育领域受到学者们关注的原因所在。虽然学习绩效在国内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1998到2012年间的学习绩效文献的分析,简要的描述出目前国内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的发展轮廓和趋势,为以后的学习绩效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学习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学习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希望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能够关注学习绩效的研究,从而开掘出学习绩效在教育中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2,(7):5~7.
[5] [16] 高述华.中小学班级群体性质及学习绩效[J].教育科学,1998,(2):40~41.
[3] 陈跃.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绩效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4] 魏顺平.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期刊论文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4):82~89.
[6] 李世改,孙卫华,李红梅.近五年教育技术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30~35.
[7] 王科.大学生学习绩效评估刍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3):88~91.
[8] [11] [18] 郝建春.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整、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2005.
[9] 张桂敏.学习绩效的激励作用简析[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1,(2):56~57.
[10] 汪小刚.加涅科学的学习论对我国素质教育学习绩效研究的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4,(11):41~42.
[12] [43] 苏晓丽.网络化学习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13] 王冬.学习绩效的内涵及其评价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7~40.
[14] [20] 高凤芬,雷体南.交互型媒体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08,(3):25~28.
[15] 温雪.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绩效评价研究[J].软件导刊,2012,(4):187~189.
[17] 乔香芬.发挥两个因素作用 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J].中国冶金教育,2003,(6):36~38.
[19] 于凌云,谢艳梅.应用知识管理提高网络学习绩效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2006,(2):34~36.
[21] 应小平.浅析远程学历教育模式下影响电子化学习绩效的关键因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2] 汪晓霞.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中学习者特征对学习绩效的影响[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