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也不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生

更新时间:2024-01-08 点赞:20595 浏览:933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3)07-0077-0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古诗文的优秀篇章,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兴衰流传下来,只有“诵读”才能感受中华民族情感世界的丰富深邃、历代文人的潮起潮落。古人写文章惜墨如金,言简意赅,音节优美和谐,词句跌宕含蓄,篇章结构起伏呼应,行文气势恢宏,只有“诵读”才能体味其中的美妙。同时,文言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也决定了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诵读教学。
1 关于对“诵”、“读”的理解
古人的“诵”、“读”是不同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诵”“讽也,从言,甬声”。而考察“讽”解释为“讽,诵也”,许慎将二字互译,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依据《周礼·大司乐》对二字作了精辟独到的辨析,他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诵的本来意思是指把古诗文按照一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念出来。至于 “读”,《说文》解释为“籀书也”,段注则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而他又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不仅包括“诵”,它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
再看今人对“诵读”的解释。叶圣陶先生在《精读知道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至于宣读,只要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正确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面和后句的分界来。”而“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笔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感兴”的。
因此教学中的“诵读”,既不可以片面的理解为背诵,更不能简单的领会成朗读,“诵读”首要的是读,在读中感悟诗文的韵味、情感,正如朱熹所言“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
2 诵读古诗文对学生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其一,诵读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因此在学习中,调动得越多,大脑获得的信息越多,它的效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和差错,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起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可见,诵读确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其二,诵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语感是凭借敏锐的感受能力去直接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而阅读教学就是要训练这种敏锐的语感,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意义和情味的感受中去接近作者的旨趣。要达到这一目的,诵读当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物。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如抑扬顿挫、轻重徐疾就构成了独特的语音美感,传达着作者的旨趣。实践告诉我们,诵读有利于语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情趣的整体把握和感悟。
其三,诵读还能促进听、说、读、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学生出声诵读时,声音通过耳朵传入大脑,此时大脑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迅速作出反馈,并及时作出调整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改进,这就锻炼了听的能力。教材中的选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经常诵读,就会于潜移默化中使文章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慢慢变成学生语言储库中的一部分。在口头交流时,自然就脱口而出,显然,读促进了说。同样,学生通过读而建立的储备应用到书面表达上,就促进了写的能力,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3 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途径
其一,正字正音,读得通顺。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码要求。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正音正字,但可以把他和诵读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开始就由教师范读,通过范读给学生正字正音,也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从而发现问题分别予以纠正。
其二,体会情感,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把握准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可以有两种读法:(1)前句作重音处理语调高昂。(2)后句作重音,气势加强。显然,结合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和其胸襟,政治理想而言,后者更能显露他不计个人得失,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再如,学习《诗经.静女》,要学生体会:这是一首情诗,第一节押平“u”韵,第二节押“ɑn”和“ei”韵,第三节押“i”韵,读时琅琅上口,韵脚处要适当重读,要读得柔和舒缓,以体现诗中的绵绵情意。
其三,运用联想,渐入意境。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间,品味诗意,渐入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充分发挥想象,就能理解诗人的情感。
其四,多种读法,激发兴趣。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必定离不开诵读,要充分发挥诵读这匹千里马的潜力,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诵读法的精髓与作用,把诵读融入文言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这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一定会使学生由厌学变成爱学,文言文这块教学园地一定会开出灿烂之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