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直觉“运动和力”中直觉错误及简析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17326 浏览:726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运动和力”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思维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常常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一些直觉错误,而这些直觉错误又常常是一种“顽疾”,需要我们“辨症分析,对症下药”。
关键词:运动和力 直觉错误 例证分析
1672-1578(2013)07-0149-01
早在2000多年前的《墨经》一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其主要意思是:“刑”通“形”,指形体,就是物体,“奋”,动也,及运动,古书中的意义包含着由静到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运动等。所以这句话记载的意思是说: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我们暂且不论《墨经》中的这段论述是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但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运动和力”这个物理学上的重要课题早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已开始研究。不过人们对“运动和力”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直观错误。
从现代物理教学的角度来说,运动和力的概念是力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其它物理分支的基础。因此,运动和力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对这部分知识教学的策略和研究。
运动和力的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广泛密切。力无处不在,运动现象处处皆是。这既给学生理解掌握运动和力的知识带来许多益处,同时,也应看到其客观存在的负作用。不少学生常常依据生活经验,凭感觉(或直觉),想当然地来解释有关的运动和力的问题,结果必然是漏洞百出。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学生在“运动和力”这一教学内容中经常出现的直觉错误例举并简析如下:
1 匀速运动需要不变的力
学生中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较多的。他们虽然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概念,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却常常用错误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
例1,一个人坐在雪橇上从高处滑下后,为何会停下来?
学生凭直觉认为:如果要它继续沿水平面运动,就要继续推它,要它一直运动下去,必须要有一个不变的推力。
例2,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问此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许多学生认为: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支持力和推力或拉力。
显然,上两例的认识和回答都是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概念或规律的理解掌握不深刻,还没有真正掌握其实质。因此在回答例1时,没有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去分析,而是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出发,凭直觉想象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例2的解答亦犯了同样的错误,因而臆造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推力或拉力来。
2 力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成比例
例3,在空中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块,石块离开人的手向上通过A点到达B点,然后又再次通过A点返回。试分析上述过程中石块通过A、B两点时受力的变化情况。(不计空气阻力)
错解:石块通过A点时受力较大,因为此处石块速度较大;通过B点时受力最小或不受力,因为此处石块的速度是零。
错误的原因也是由于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不够,掌握不深造成的。他们直觉地认为: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成比例,速度大时,力相应就大;反之,速度小时,力相应就小。其实,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因此,该例的正确答案应是:在A、B两点石块受力相同,大小等于石块的重力,力没有变化。
3 物体没有运动,便没有力
显然,这条直觉错误与直觉错误之二相类似,可直接由它推论而得。
例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它受力的情况。
这个题目常见而又简单,但时常发现有些学生认为该书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有的学生则认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上面错误解释的原因是明显的:学生认为没有运动便没有力的作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 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
学生的这种想法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点一模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简析:物体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在水平方向),它可以一直运动下去。这表明“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的观点并不正确。物体一旦运动起来,如果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这种匀速直线运动,不会静止下来。相反地,要使物体静止下来,必须有力的作用。例如,一个物体在冰面上运动,正是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才使得它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静止下来,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5 惯性是一种力
在学生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亦非少数。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不是一种力。
例5,从口射出的,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为什么?
错误:因为从口射出的,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其运动状态,所以还要继续飞行一段距离。
很明显,学生把具有的惯性,视为一种“作用”,一种外界的“力”,这种“力”推动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而实际上是的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之向前运动的。
综上所述,在认识运动和力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中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通过不断地接触社会生活,观察自然界,获得了许多表象概念,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框框”,关且有时表现相当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牢固。②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细致,没有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不能正确地把物理上科学概念与生活实际中获得的经验直觉相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鉴于此,对物理概念及其相关规律的教学,要力求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物理意义,把握其实质,并注意把物理概念、规律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