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操到体育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4537 浏览:181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体育教科书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直接反映体育课程的内容,又反映体育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质量与水平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质量和水平,终极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体育教科书的研究。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有真正的学制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体育教科书从无到有,从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教科书时期,跨越到以现代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科书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这些教科书有什么意义,对当今的教科书编写有什么启示,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取纵向分析结合横向比较的方法,系统分析和重点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框架,力求在详尽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从清末到民国各个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内容、编制特点,反思其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当今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第一章、先容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相关关键词的界定,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以及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清末体育教科书发展包括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和兵式体操的兴起---清末体育教科书(1902—1911)两个阶段。“东亚病夫”一直是国人深感耻辱的称号,为了雪此耻辱,有志之士纷纷开展新式教育,引进体操,以达到“强国强种”,从而拉开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序幕。清末体育教科书以军国民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体操和游戏内容为主,突出兵式体操;在体育教科书中中国传统体育缺失:教科书以直译居多,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并存,教科书编写体例初具模型,教科书审度初步形成。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丰富与完备了我国教科书体系,填补了我国体育教科书的空缺。其在教学方面和内容方面的特点,以及编排体例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提供了体育教科书编写的范例。其较早具有版权意识,以及先进的教科书编制设计,对早期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蒙学体操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学生用书,《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是我国最早的统编教科书。第三章、探讨了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展(1912—1949)。我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1912—1923)、体育教科书的繁荣阶段(1923—1937)和体育教科书发展的停滞阶段(1937—1949)。民初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蔡元培的“五育并举”,使体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兵式体操达到鼎盛,随后慢慢衰退,走向消亡,而现代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兴起。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兵式体操内容前多后少,现代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教科书;与清末翻译教科书不同的是,民初的教科书以自编为主,并且出现了单项教科书;武术正式进入体育教科书。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是徐傅霖编写的《共和国教科书体操》系列,它是民初最完备的自编体育教科书。1923年到1937年是体育教科书发展的繁荣期。新学制的颁布,对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不仅仅是理念上和名称上的改变,体育的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都发生了变化,从此,西方现代体育进入体育教科书,成为我国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中,现代体育成为教科书主体,中学以上出现军事练习内容;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丰富多样,自成体系;教科书忠实地反映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目标;注重教材教法的提示;教科书审度逐渐完备。这一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代表是麦克乐编写的《新学制体育教材》,和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详目|教育论文范文|》系列,前者为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后者是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37年到1949年,体育教科书的发展进入停滞期。进入抗日战争,国民党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成为主流,固然它符合当时特殊时期的需要,但是从体育的本质看,它使得现代体育的目标发生了偏离。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以小学教材为主。单项教材居多,大部分教科书是根据个人体会或心得而编,教科书审定的制度具体而严格。出现了为战时专门编写的《战时体育补充教材》。第四章、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与启示。走过四十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鉴戒?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示?通过研究发现,清末民国教科书通过传播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体育教科书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它启示我们在编写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时:要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要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建立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和研究团队;应该建立科学的教科书评价机制来评价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关键词】:体操体育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
【论文提纲】:摘要3-6Abstract6-15第一章导言15-50第一节研究的缘起和意义15-22一、研究的缘起15-19二、研究的意义19-22第二节关键词的界定22-27一、体操22-23二、体育23-24三、教科书24-26四、体育教科书26-27五、研究范围27第三节研究综述27-46一、与民国教科书相关的研究29-39二、与体育课程有关的研究39-40三、与体育教科书相关的研究40-46第四节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46-50一、研究的基本思路46二、研究的基本方法46-50第二章兵式体操从传入到兴起——清末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840—1912)50-102第一节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50-55一、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51-53二、《幼学操身》——体育教科书的雏形53-55第二节兵式体操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初创(1902—1912)55-102一、"东亚病夫"之耻55-57二、清末新式教育与体育教科书57-94三、《蒙学体操教科书》----最早的学生用书94-97四、《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最早的统编体育教科书97-102第三章现代体育的逐步发展——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12-1949)102-197第一节兵式体操从鼎盛到消亡---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1912—1923)103-123一、"五育"之提倡103-105二、民国初期新教育与体育教科书105-117三、《共和国教科书体操》---民初最完备的体育教科书117-123第二节现代体育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繁荣(1923—1937)123-176一、"体操到体育"之转变124-127二、新学制与体育教科书127-153三、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新学制体育教材》153-161四、第一套通用体育教科书系列----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详目|教育论文范文|》161-176第三节现代体育的偏离——体育教科书的停滞(1937—1949)176-197一、"体育军事化"之争176-178二、战时教育方针与体育教科书178-193三、《战时体育补充教材》——别样的体育教科书193-197第四章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及其启示197-257第一节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意义197-212一、传播体育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198-204二、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204-207三、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207四、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207-209五、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209-212第二节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启示212-257一、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212-223二、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223-227三、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227-230四、优秀的体育教科书离不开优秀的编写和研究团队230-255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评价机制255-257结语257-260参考文献260-276附录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276-277后记277-28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