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视角下职业教育不足研究经典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7141 浏览:21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逐步发展,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转入城市,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外出务工群体,这就形成了同时具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他们整体的素质和所获得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成败。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支劳动力转移大军的文化与技能需求状况,以便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
【关键词】劳动力 转移 城镇化 职业教育
1006-9682(2012)12-0231-02
一、前 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数量庞大,新增企业进行生产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这就造成了近二、三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聚集了众多企业的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局面。劳动力在行业间及地区间的大量转移,既给新增企业开展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又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职业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自身的素质,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对于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

二、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

1.劳动力与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是指具有体力或脑力劳动方面优势并从事相应工作的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上解放出来,纷纷涌向城镇,寻求着其他就业机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的新兴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有力的支撑了我国最近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单位农业土地上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在不断减少,由此释放出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迅速在其他行业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在技术和知识方面进行培训,这就是职业教育做的事情。区域间的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行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出现而出现的,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移。

2.职业教育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作用

本文中的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人数也在逐步增多。特别是新生代农业人口可能大多数要脱离农业生产,而进入到其他产业。在其进入其他行业之前,就必要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如此庞大规模的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势必会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给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的影响。职业教育是联系自然状态中人与现代职业社会的纽带与桥梁,在促进人的职业化发展的同时,也直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现实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要,又是农民脱贫致富愿望的体现源于:www.618jyw.com
,反映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两种需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就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职业教育恰恰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行之有效的途径。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与智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劳动者具有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即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因此,不论是提供劳动力的地区还是吸纳劳动力的地区,都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来培养、培训转移者所缺乏的基本劳动技能。

三、劳动力转移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问题

1.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技术应用型技能职业能力,进而使人们能够在技术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中就业,并且在技术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讲,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而进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的应用人才。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成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技术技能”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技术技能”导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2.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五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这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职业教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体现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扩大上。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性原因,近年来,面临高校扩招、高中扩招,职业教育似乎处于一种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的境地,有的人甚至质疑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坦白地讲,职业教育从曾经的辉煌一时落入如此尴尬境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边是严峻的外部环境,一边是严重缺乏抵御能力的内部机制。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生存下去,要想继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社会给予更多的肯定和发展空间,一方面职业教育本身必须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不断改革,使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1.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提升办学质量

早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严重受阻,使得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增加新的职业教育压力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漯河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国家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方针的制定,为漯河市加快城镇化提供了契机。在漯河市2012年3月21日召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曹存正指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漯河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区域激烈竞争、实现漯河跨越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五、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国家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之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加大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相比它需要更多的设备、场地和职业技术人员,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政府的大量投入,仅靠市场运作来实现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需对相关政策做出如下调整:市级政府要统筹规划,促进地方行政区内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强调依靠企业、行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鼓励分办学校引入民办机制。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介入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既发挥市场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作用,又要强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

2.职业教育机构应当转变思路,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在经济变革期间,重视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与下岗人员、转业人员、农村劳动者、新增劳动者的就业培训,这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因此教育部提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

3.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了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十分重视办学形式的开放、灵活和多样;另一方面,强调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教师、实习场地和设备,也可在职业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试验中心。

4.职业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市场所急需人才的培养,而职业院校是否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紧紧的抓住市场的脉动,切实了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来发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学有所用。职业院校每年可以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状况,或直接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5.职业院校应将普通教育和技能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

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倾向于将技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职业院校要满足受教育者技能方面的需求,但不能因此而降低对于普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有技能,还要有知识基础,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戴小枫.加入WTO后农业的机遇、挑战与若干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0(8)
2 张建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5)
3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10)
4 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2004(6)
5 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 饶从满、梁忠义.当代日本职业训练[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8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
10 周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EB/OL].
http:///gzdt/2008-04/01/content_934592.ht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