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6032 浏览:178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高校时而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为每一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直是一线心理教师不断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目标。为此,我们及时启动了“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文章根据目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开展与落实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班级心理委员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委员 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孔志光(1974- ),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晶(1984- ),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舟山 316021)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81-0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有条件的高校先后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以讲座、报告、选修课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工作原则、途径与方法,以及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10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革新。经过近10年的探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逐步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要求,形成了积极性和发展性的共识。由起初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拓展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以及全面的成长和发展等。
2.心理教育课程的普及推广。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工作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推广。随着教育部相关文件的颁布,各高校开始有目的地开设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以关于大学生成长话题为延伸,辅以系列专题讲座的课程体系。
3.心理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心理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最为典型的心理教育活动是各高校举办的“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周(月),每年的5~6月,各高校都会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沙龙讲座”“校园心理剧”“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领悟,从而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是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开始的。本着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高校面向学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并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发展较慢。进入21世纪后,高校的心理咨询,无论是机构设置、条件配置,还是人员落实与培训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地改善。
5.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而由心理危机问题导致的恶性伤人或自伤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6月马加爵事件无论给学生本人、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重大损失,带来了严重危害。此事件后,为有效防止此类恶性事件发生,许多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二、建设学校—院(系)—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助和互助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宣[2005]231号)要求高校建构起学校、学院(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所以,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它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校、学院(系)层面向班级的深入,从而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多级工作网络。
班级心理委员(简称“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在工作网络中,班级心理委员是最基层的一支工作队伍,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主动性。心理委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与同学们有着相仿的年龄,相近的价值观,且没有代沟,容易沟通。这使得心理委员能更好地向同学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反映同学中的有关心理问题,协助学校和老师共同帮助同学预防与应对心理问题,从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班级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当前,国内高校对心理委员职责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分歧,但多数高校还是相对一致。心理委员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委员是宣传员。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让大家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加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更有效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与能力。
2.心理委员是组织者。心理委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心理保健意识,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委员是助人者。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困扰,心理委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倾听和交流,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帮助。心理委员还应协助学校和老师做好正在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同学的关注或看护等工作。
4.心理委员是信息员。心理委员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班级同学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多关注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特别是那些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心理危机现象,应立即上报。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