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整合在整合中进行实践小结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0993 浏览:949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标》告诉我们“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追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和高效率。我们也更多的发现原本高年级的课文在中低年级的教材中屡次出现,而高年级的教学中也添加了不少中学的知识内容。研读《课标》,我们应该明白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上还是能力训练中都要树立“整合与实践”的理念,因为教学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整合,在整合中提升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这三个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存在主次之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应该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作为依托和载体。即在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既了解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又掌握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也是一种过程与方法。在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贵在潜移默化,应蕴涵于“知识与技能”之中,而不是游离其外。穿靴戴帽,抽象说教。
《桥》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短小精悍,脉络清晰,语言生动,主题感人。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历年来被不少教师作为公开课、示范课的首选。曾听过一位教师这样教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围绕题目《桥》,划出文中写桥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用怎样的写法,旁批你读后的感受。于是学生在自读自悟反复品读交流后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方法把桥写的危危可及,让人读了不由为村民捏把汗——这桥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被冲垮。这样窄的桥,怎能保障一百多人的生命安全?此时教师又做进一步引导:在这危机时刻,谁出现了? ——老汉,老支书。请同学们如刚才一样读书,画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设计,使同学们知道了生动形象的修辞写法,可以烘托当时的情景,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样的设计从学习运用修辞,到文章的巧妙构思,以及老支书先人后己的感人精神,都使学生在自读领悟、交流体会中完成,三维目标达到了有机的整合,自然的相互渗透,尤其是自始至终,教师一直是引领者、培养者的身份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能——先读后思再写,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自读与交流的学习过程又深刻了对老支书品质的理解。而最后更妙的是,这位教师又将文章进行了拓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介绍了耳熟能详的周围人:汶川大地震中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谭千秋、张志。以及年过六旬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的事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的伟大献身精神。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激动澎湃的心情化为感动的语言写下来——“请拿出笔在课题的旁边写下你此时感动的心情。”于是学生对课题“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将本单元口语与习作的训练____“说一说,写一写你感动的人和事”进行渗透整合,真可谓一举夺得,如此高效的完成了教学,更使听说读写的全方面训练融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