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长点向学生学习:教育创新、优化与跃迁一个新生长点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13363 浏览:499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事业是一项兼具永恒性与时代性的事业,教育问题的思考必须兼顾两个维度——现实的维度与未来的维度。长期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以来,教育更多地注重了教育的现实价值,过于功利。然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唯书、唯上、唯师”扼杀创造性的传统教育流俗,努力创造新的教育,成为时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教育创新;教育事业;生长点
基于这样的哲学观点:个别的局部的优化会导致整体自足圈的更新,最终实现整体跃迁,使整体进入一个较高层级。本文认为,转变观念,从教育的一个层面(学习层面)上打破传统“生—师”学习格局,向学生学习,一定能够使教育创新、优化与跃迁,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为什么要向学生学习

1.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需要

与过去的青少年相比,今天的学生自身已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在人际相处中更注重规则意识、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基于身心素质发展的需要,他们呼吁教师要提高素质,与自己同生长,同步发展。

2.教师教育教学求质量的需要

就教育与人的关系而言,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向学生学习”:其一,表示教师不再居高临下,愿意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其二,表示教师承认人各有才,才各有用。当真如此,师生就会融洽沟通、协同前进,教师就会因材施教、学教统一。

3.教师自身知识、观念更新的需要

面向21世纪,学习已不仅是教育者教育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面对现代化的受教育者,教师该做些什么呢?终身学习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需求,也许,向学生学点什么,该是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二、向学生学什么

从教育的双向化和反向化角度向学生学习,当然是学习学生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

1.向学生学习原生命形态中的美好品质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不竭的追求。然而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教师更多的社会性使自身往往“失落了一份真”,难免会在教学中出现言行不

一、甚至身行异于言行的情况,教育的力度、信度、效度自然大打折扣。

2.向学生学习符合时代主流精神的社会性

学生正在发展的社会性,尤其符合时代主流精神,表现诸多。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公民意识较强并热衷于社会活动、有环保意识、价值判断求“实”、做事认真、态度积极和兴趣爱好广泛等。

3.向学生学习积极态度、投入精神和包容兼纳的大一统精神

学生以无比的热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以较快的速度消化吸收新知,同时兼容并包,主动外延。教师却往往在探索新知方面滞后,而且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也容易促使僵化思想的产生,弊端更大的是,学科之间教师“门户之见”甚重,不相沟通,造成知识结构体系的单一化,是远远不能适应创新时代学生学习,尤其是“研究型学习”需要的。

三、怎样向学生学习

1.要革新,先革心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现代教育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同化协调、共同促进;学会参与并非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教师更应倾注热情精力;“终身教育”需求教师与学生共同“终身学习”;信息时代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可资开发、学习、内化、引用等等。其次,应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大胆学习。

2.要成效,宜善寻

向学生学习,最终应取得实效,施于实现。但因其作为一种先锋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模式、理论可供参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探索、善于科研、善于总结。本人以为,在教育教学中,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是卓有成效、切实可行的。

3.要学习,需躬身

向学生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因此,走下权威讲台,贴近学生,努力做学生的朋友成为教师的神圣追求。向学生学习应以真诚为本,建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以欣赏打开学习路口,以真诚铺设融洽通途,以活动搭建沟通桥梁,以创设宽松氛围,以创新开创学习局面。

四、向学生学习——教育事业通向明天的新的生长点

一个新的教育生长点能够发展起来,关键在于它符合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需要,而且当社会具备了它存在发展的必要空间的时候,这个生长点就会不断得到扩张,对原有教育创新、优化,从而促其产生最终的跃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努力促使新的教育生长点的蓬勃延展,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充满意义的大事业。
因此,以崭新的后喻文化为背景,师长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自己的子弟学习,不仅是顺应潮流的明智选择,跟上时代的必要措施,而且是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坚信,当教师与学生为了共同的事业——教育的明天而并肩携手齐进的时候,这样的事业就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钟启泉.跨世纪的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教育研究,1997(2).
钟国兴.重画世界.海天出版社,2000:322.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