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实现自主试述追求有效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8175 浏览:320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10-0009-01
在减负提质、实现自主、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不但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关注每个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彰显学生个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数学能力,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自主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再让学生举例:“小朋友们,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看来,我们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真是太多了!”““”“那么你们是怎样判断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秘密。”寥寥数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这样的情境更直接、更有效、更简洁。

二、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学过程中,既要为学生是提供探究的素材,更要为学生提供实现探究目标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探究过程,轻轻松松地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自己所带的圆柱体物品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剪、拼等方法把圆柱的表面展开,测量有关的数据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围绕解决“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因有了参与的动机和机会,积极参与,全程投入,经历了观察发现、操作实验、思考归纳等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做数学”,在数学活动的乐园中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三、多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询问家长等方式自制一个钟面模型。学生在自制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效果远比使用现成的钟表教具要好。

四、优化练习设计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

预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充分准备,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预习内容,设计预习提纲,借此让学生明确“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课之前就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一定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这就是课堂高效的奥妙之一。

(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开放题含有较多未知因数,具有不定向的解题方法,条件不完整,答案不固定,给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训练开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开放题一般有条件开放题、问题开放题、策略开放题、结果开放题和综合性开放题。现举例问题开放题如下:
公园里有1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大猴有多少只?

2、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大猴比小猴多多少只?

4、小猴比大猴少多少只?

问题的开放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的空间将得到开放,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灵活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新理念的探索不断地提升,在减负提质的今天,我们教师只有读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善于倾听”、“循循善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减负提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