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看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中看“冲淡”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8375 浏览:261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摘 要:“冲淡”既是指一种平和淡然、情思高远、摒弃功名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又是指一种不加调饰的艺术技巧。从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中看“冲淡”。
关键词: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冲淡”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全面地论述了诗歌创作的风格。二十四品就是二十四篇诗论,谈论了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境界。这二十四品的艺术风格虽然不同,但每一品的诗境都充分地体现出老庄的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情操(与理想人格),尤以“冲淡”一品为甚。
“冲淡”一品说:
素处以墨,妙机甚微,吹之太和,独鹤与飞。
优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前两句云:“静则心清,心通造化,自然妙契稀微。”平素处世静默,弃绝功名利禄,胸中无“机心”,身不缠“机事”,和自然相契,与造化合一。司空图在这里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冲淡”风格:像独鹤伴随飞翔,像惠风吹动着衣裳,像修竹唤归在耳房。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冲淡状态。司空图认为,作家要从“墨”中,从沉静的思考中提炼出“冲淡”的思想境界。
可见,“冲淡”既是指一种平和淡然、情思高远、摒弃功名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又是指一种不假调饰的艺术技巧。
陶渊明善写平和淡然的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写诗人的劳动生活。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位老者极有兴致地在南山下豆田里侍弄豆苗,这位老者就是诗人自己。傍晚时分老人哼这小曲,伴着夕阳,荷锄而归,小路两旁丛生的杂草随风起伏,晚露打湿了衣裳也浑然不觉。诗人已忘情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丝毫没有劳作的疲惫,一切尘世念早已丢到九霄云外。多么醇美!这是一种“冲淡”,一种内容上的“冲淡”。本诗用语也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雕饰。这平淡、自然的口语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口语上升为诗句,平淡之中又富于情趣。“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中,显得柔和、完美,体现出平和淡然的“冲淡”风格。
司空图的“冲淡”说,来源于庄子的“虚静”说。庄子强调“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能否创造出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排除一切主观和客观杂念对自己的干扰,才能智照日月,洞鉴万物,深入领会创造对象的外在形态特点和内在规律,集中全力创造活动,使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融合为一,使主体和客体进入到“物化”的状态,这样就够创造出与自然同化的技艺产品来,这个道理和艺术创造是完全一致的。
在司空图看来,“冲淡”风格的形成,是作家长期注意思想素养的结果,作品的风格要自然形成,以真情实感做内容。《饮酒》诗是陶渊明“冲淡”风格的代表作,它写的就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冲淡”之味已深深地植根于作品的内容之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月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的前四句是叙述自己的心情。诗人说自己住着草屋,生活在乡村,不受世俗喧扰的影响能够有这样平静的心情,是因为心远离了尘世,身才仿佛活在很远很远寂静的环境里。这正是诗人归隐之后真实生活的写照。虽然有些抽象,却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情实感,这与司空图“冲淡”理论正相吻合。
后六句,诗人从内心世界转入外在世界的描写,从抽象的思考转入具体的物象描写,以印证前四句描述的心情。诗人在自家东篱下采了一朵傲霜的菊花,飘飘欲仙,飞向了南山,与南山融为一体,并飞鸟伴飞,让自己自由自在地飘飞在大千世界。这正是司空图“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的“冲淡”意境。
荀子曾提出过:“虚静有助于认识客观事物的哲学主张。”“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人保持心虚,专一而沉静,才能认识。司空图发挥了荀子的“虚静”中产生的。“素处以默”的“默”就是“虚静”,只有平时虚静相处,才能深入领悟“冲淡”的微妙之处,他强调虚静在“冲淡”产生中的作用,也正是强调作家必须先有“冲淡”的思想,才能创造出“冲淡”的风格。
唐代的山水诗大家王维因其秉性修养所致,他的诗深含佛教禅理,体物精细,表现出一种空灵幽美的“冲淡”之味。“空中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这首诗是诗人为秋天的黄昏所感而发。诗中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副清心、爽目、悦耳的情景交融的立体山水画卷。全诗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的淡漠。短小精悍的篇幅,神形俱备,意韵天然,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得之近乎天成,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这不是偶然达到,勉强追求而得到的“冲淡”,而是诗人从沉静的思考中提炼出的“冲淡”思想境界,是诗人长期注意思想素养的结果,是一种久远的、耐人寻味的“冲淡”。
司空图在谈论“冲淡”风格时说:“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偶然发现它并不困难,故意追求它却很少如愿。如果停留在形似,转眼间就远离而消失。作品中的“冲淡”风格要自然形成,要以真情实感作内容,不能从“形似”上进行创作。孟浩然的田园诗,不但其形看似“冲淡”,其“神”更具“冲淡”意味。正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说“语淡而味不薄”。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汤圃,把酒话桑麻。……”
全诗用省净的语言,平淡的叙述,几乎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可以说是“淡到看不见诗”了而它“冲淡”的诗味正在于此。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极富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全凭人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出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又不平淡枯燥,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诗人把艺术美已深深地融入了整个诗作当中。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的,而不是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过故人庄》正是因为有真彩的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在“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装”了。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这些山水田园诗,通过诗人的生花妙笔,把读者引入到让人流连忘返、空灵优美的艺术世界中,从中感受到忘却人间烦恼、尘世污浊,享受自然界纯洁高尚、清爽秀丽的美好春光之愉快与幸福。诗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个静止的平面,而是一个活跃的空间:溪流潺潺,泉水叮咚,斜阳余晖,碧桃垂柳,清风拂面,凉爽宜人。这样一个富有动态美感、情思高远的空间,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并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它,使之具有无穷的余味,这正是司空图“冲淡”风格的真意。
参考文献:
刘青海.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新探[J].求是学刊,2012(01).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