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高中数学简化分类讨论九种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5662 浏览:176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分类讨论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对策,它可以把整体化为局部,把复杂的不足化为单一的不足,各个击破.但分类讨论一般历程较为冗长,叙述烦琐,由此并非都是解决不足的良策. 在学习历程中,我们在感受分类讨论思想的同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处理好“分”与“合”、“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联系,充分挖掘求解不足中潜在的特殊性与简单性,尽可能避开分类讨论.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谈谈简化分类讨论的若干对策.
对策1 釜底抽薪,消去参数
例1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 与loga(1+x) 的大小.
解:∵0<x<1,∴0<1+x<,于是
=log (1+x)(1-x)=-log(1+x)(1-x)
=log(1+x)>log (1+x)(1+x)=1 ,故loga(1-x) >loga(1+x) .
点评:若按常规策略考虑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应分0<a<1与a>1两种情况讨论,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巧妙地消去了参数,避开了分类讨论.
对策2 着眼全局,整体换元
例2求 y=sinx+cosx+sin2x(-π≤x≤0)的最值.
解:令sinx+cosx=t,则sin2x=(sinx+cosx)2-1=t2-1,
于是 y=t2+t-1=(t+)2-,又t=sinx+cosx=sin(x+),-π≤x≤0,故-π≤x+≤,∴-1≤sin(x+)≤,∴-≤t≤1.
故y的最小值为-,y的最大值为1.
点评:本题若以sinx为变量,则用平方联系表示cosx时,开方后需分两种情况讨论,计算量大,充分考虑到sinx+cosx与sinx?cosx的内在联系,以整体上着眼解题,采取换元法显得简单.
对策3 别具匠心,反客为主
例3已知k∈R,试求出关于的方程x4-2kx2+k2+2k-3=0所有可能的整数根.
解:将原方程整理为二次方程:k2+2(1-x2)k+(x4-3)=0,因k为实数,故Δ=4(1-x2)-4(x2-3)≥0,即-x2+2≥0,故-≤x≤,故x=-

1、0、1.

点评:本题若按常法先通过解关于x2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2再开方用k来表示x,不但计算量大而且需讨论的情形多,反客为主的策略耐人寻味,简直妙不可言!
对策4 正难则反,对立深思
例4投掷两个,至少出现一个1点或2点的概率为________.
解:设“两个至少出现一个1点或2点”为事件A,A的对立事件是“两个既不出现1点也不出现2点”,易知P=()=×=,故P(A)=1-P()=1-=.
点评:若以正面求解,则需分五种情况讨论,即“恰好出现一个2点而没有1点”、“ 恰好出现一个1点而没有2点”、 “恰好出现一个1点和一个2点”、“恰好出现两个1点”、“恰好出现两个2点”,解答起来较为烦琐,以反面深思仅有一种情况,无需讨论.
对策5 瞒天过海,整体变形
例5已知sin2α=m,cos2α=n(n≠0),求tan(+α)的值.
解:tan(+α)=tan===.
点评:若按一般策略先求出tan 2α,再利用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得到关于tan α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tan α的值有两个,接下来需分类讨论,中间的计算结果也比较复杂.
对策6 一招制胜 参变分离
例6(2012年黄冈检测) 已知方程x3-3ax+2=0只有一个实数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x=0显然不是方程的根,当x≠0时,由x3-3ax+2=0得3a=x2+,令g(x)=x2+,则g′(x)=2x-=,显然x∈(-∞,0)时,g′(x)<0,g(x)单调递减;当x∈(0,1)时,g′(x)<0,g(x)单调递减;当x∈(0,+∞)时,g′(x)>0,g(x)单调递增;又g(1)=1,x→-∞时,易知g(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直线y=a与y=g(x)只有一个交点,显然a<0.
点评:此题的常规解法是直接画y=x3-3ax+2的图象,探讨其与x轴的交点,解答历程要分a≤0和a>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学生往往因深思不建全面而出错,而采取参变分离,将不足转化为“动直线”与“定曲线”的交点不足,解答起来很方便.
对策7 直观形象,数形结合
例7 (2010年湖北高考理科第9题)若直线y=x+b与曲线y=3-3-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A.[-1,1+2] B.[1-2,1+2]
C.[1-2,3] D.[1-,3]
解:由y=3-,得(x-2)2+(y-3)2=4(y≤3),则函数对应的图象为以(2,3)为圆心,2为半径的下半圆,则半圆与轴的切点为A(0,3),当直线y=x+b过点A(0,3)时,b=3,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2 ,解得b=1-2或b=1+2(舍去),结合图形浅析可知1-2≤b≤3,故选D.
点评:函数图象交点个数通常转化为方程解的个数来判断,本题若这样做,则转化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特定区间有解的不足,但因x的取值范围依赖于b的值,要分不同情况讨论,解答起来非常麻烦,借助数形结合的策略,不但避开了讨论,而且解答显得直观,简捷.
对策8 特值着手,知微见著
例8(2008年江苏高考第14题)设f(x)=ax3-3x+1(x∈R),若对任意x∈[-1,1]都有f(x)≥0成立,则实数a_______.
解:考虑特殊值0、1、-1,有f(0)=a-2≥0,f(-1)=-a+4≥0,所以2≤a≤4,由f ′(x)=3ax2-3=3a(x+(x-),当x∈(-1,-)时,f ′(x)>0,f(x)递增;当x∈(-,),f ′(x)<0,f(x)递减;当x∈(,1)时,f′(x)>0,f(x)递增;故f()≥0且f(-1)≥0,解之得a=4.
点评:按常法,则需分a≤0,0<a≤1,a>1三种情况讨论,通过取一些特殊值,逐步缩小了参数的范围,缩短了思维的流程.
对策9 另辟蹊径,换位深思
例9 (2005年福建高考理科第9题)以6人中选出4人分别去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巴黎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案例共有().
A. 300种 B. 240种 C. 144种D. 90种
解:把游览地点作为浅析对象,依次考虑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可供选择的人数分别为

4、5、3,由分步计数原理知选择案例共有N=4×5×4×3=240种. 故选B.

点评:本题若按常规思维以人作为考虑对象,则需分“甲、乙两人都去”、“甲、乙都不去”、和“甲、乙只去一人”三种情况讨论,共有N=??++???=240种选择案例,解答起来显著复杂一些.
以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对于直觉上需要分类讨论的试题不要急于进行分类讨论,首先应认真审查题目的特点,考虑是否可以拟用合适的公式、法则,能否进行某种变形,可否转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和解题对策来简化或回避讨论,解题历程中要善于以“正与反”、“主与次”、“分与合”、“形与数”、“进与退”、“特殊与一般”等辩证角度深思不足. 虽然上面陈述的介绍的九种策略看上去似乎均为一些雕虫小技,但在解题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则对优化解题历程,简化运算起着很大的作用,不可小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