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探数学课堂情景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5423 浏览:18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设兴趣性数学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有趣、恰当、适宜的环境能够有效激起人的热情和兴奋心理,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数学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向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背景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发展能力的,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一年级的练习课上,有一道习题“在队列表演中,小明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人?”我在引导学生解决这道习题时,请同学们到前面做一个“排队”的游戏。由一名学生当“小明”,请5名小朋友站到小明的前面,7名小朋友站到小明的后面。在我的组织和安排下,这些学生站好了,我再请其他的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接着我让班级的学生根据刚才的活动,再仔细审题并写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这种直观、接近生活的情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很容易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因此,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创设一些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性数学课堂情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应起引导与组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带有创设性问题的教学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吸引他们学习新知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8和9的组成时,我利用实物按照顺序进行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8和9的组成后,把4、5、6、7、8、9的分析式都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观察、讨论后学生发现——每个数的分法总是比它本身少1。比如,4的分解有3种,5的分解有4种,而9的分解就有8种,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到了10的分解,学生们充分利用前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用实物摆一摆、按照顺序分一分,很自然地得出10的分解应该有9组。好的问题情景,不仅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更能引导学生“如何学会”, 使学生达到“会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再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课一开始,我出示400米跑道图后说:“同学们,六月初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四年级的同学要参加800米跑的比赛,这个项目还有很多知识呢,你们看,参加800米跑的运动员们从第一个弯道弧顶出发后,跑过两个弯道就可以向内切线跑了,也就是可以到最里面的这个小圈跑了。如果你是外道选手,你准备怎么切到这条跑道上啊?”我请2名学生到前面画出来。
师:(在两条路线上标记出1和2)你们觉得谁的切线方法合理?
生1:我觉的第一条路线很合理,因为它很短,很快就到小圈了。
生2:我觉的第二条路线很合理,因为这条跑的路线是斜斜的,就不容易撞到人。
……
师:到底怎样切线比较合理呢?我相信你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迫切想知道该怎样切线,教学情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意识到了这节课的知识可以解决他们身边的问题,因此想知道答案。这个问题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创设探索性的数学课堂情景,调动学生学习需求

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要在探究性的教学情景中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使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中,我在导入环节提出问题“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的,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很多学生都认为能围成,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一定,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探究解决,我组织学生借助实验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指要的提示下,小组成员活动起来,他们任意挑选三根小棒代替线段围三角形,看它们能不能围成,有的学生摆,有的学生记录,还有的学生讨论。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观察实验数据,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条线段中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才能围成三角形。本节课这一探究活动吸引着他们,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如“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这组小棒究竟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因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使用的小棒是圆形的而且比较粗,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在围三角形时产生了误差。 我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启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判断,再结合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情景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就连班级里最淘气的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当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又合理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恰当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进行探究,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精神。
(责任编辑史玉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