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修辞入曲可唱离曲可赏——也谈方文山歌词修辞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235 浏览:160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方文山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他的歌词题材广泛,语言形式新颖,讲究音韵上和谐悦耳,将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融合,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可谓“入曲可唱,离曲可赏”。文章试从拟人、比喻和联想三个方面的修辞手法来对其部分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方文山;歌词;修辞
1002-7661(2013)01-028-01
方文山,被称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他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题材广泛,语言形式新颖,讲究音韵上和谐悦耳,将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融合,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可谓“入曲可唱,离曲可赏”。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笔者收集了一些方文山的有代表性的中国风的歌曲,分析其中的拟人,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拟人
1、《千年之恋》“海风一直眷恋着沙 你却错过我的年华 错过我新长的枝丫 和我的白发”
拟人手法,海风本是无情的,用眷恋一词,把海风赋予感情,让读者联想着海与沙的缠绵,相互的思念。

2、《花恋蝶》“梅雨时节飘落叶等满满的水位 全身而退我不会我等时间惭愧”。

“飘落叶”等水位,“时间惭愧”,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花恋蝶》“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

“惹”字,拟人,若改为“遮”字,它的语意没有“惹”来的强烈,“遮”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有侵略与戏剧性。表示出黄昏时因屏风的阻挡致使照进屋内的光线倾斜的画面展示出来。
4、《菊花台》“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儿弯弯 勾住过往”“月儿勾住过往”,拟人,月儿弯弯的,根据形状,联想着月儿把过往勾住,生动,有趣。

5、《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等”,一般是人在等人,歌词中用“天青色等烟雨”,烟雨意境很美,拟人化,同时让人联想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在耐心的等待着烟雨,渲染的更加美丽。
6、《青花瓷》“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拟人,“惹”字,要是改为“沾”或是“染”,它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有戏剧性。“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骤雨是偶然的,打在芭蕉上却是必然的,三个“惹”字,描绘了“我”偶然的邂逅,这一句生动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情景。
二、比喻

1、《花恋蝶》“落款中署名悔,你伤过谁,不忍看宣纸内,晕开的泪”。

运用比喻,把宣纸内的墨汁比喻成晕开的泪,很贴切,形象,同时也能感受到歌中的悲伤,眼泪的洒落,一片一片,斑驳着。

2、《小小》“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 跳过水坑绕过小村 等相遇的缘分”

比喻,把“回忆”比喻成一个“说书的人”,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有一种把记忆一页一页翻读出来的感觉。
3、《发如雪》“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把“繁华”比喻成“三千东流水”,把“发”比喻成“雪”都形象、生动的体现了本体,中国风强烈。

4、《茶汤》“山岚像茶杯上的云烟颜色越来越浅 你身后窗外那片梯田像一段段从前”

“身后的梯田”比喻成“一段段的从前”赋予“从前”层次感,同时也把“从前”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语言新鲜活泼,不枯燥,不呆板,表现力强,感染人。
三、联想

1、《小小》“你用泥巴捏一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座城 说将来要娶我进门”
联想,想象着希望,趣味无穷。“泥巴”“城”都是古典词汇,很有中国风。

2、《东风破》“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瘦”字用得好,“瘦”本是用来形容人的,但是现在用来形容“思念”,可以让人联想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思念来借代了人对人的愁思。
一首好的歌词,应该“入曲可唱,离曲可赏”,让歌词既具有诗性的美感,也同时能够成功流传。正如词作家孙义勇所说:“方文山在歌词上的创作相当讲究,可以说每一个字都很用心。”通过对方文山歌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流行歌曲的流行性、通俗性、优美性与情感性的实现,与歌词创作中的修辞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这些新奇独特的歌词背叛了传统的“陈词”,冲破了传统的“语法”束缚,有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有利于促进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