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学课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6036 浏览:209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变得灵活自由,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随之变得积极、愉快。小学数学做为数学的基础,它的学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知识的联系性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此小学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数学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以后物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小学数学学得更加扎实牢固以及全面透彻,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魅力所在,以便能够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的美。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成功和高效率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尽量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境,以这些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这样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比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这些物品的说明中含有百分数),当在课堂中讲述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这些百分数,并思考这些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的实际意义。这样以学生生活中能够所用、所见的事物为背景,将相关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并且对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设计符合他们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让学生能边学边“玩”,把学与“玩”融合为一体。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语文学科中“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石头、水杯和水。在讲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把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来做实验,以这种真实生动的实验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对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有哪些事物是长方体的形状,它们的大小如何,比如说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等,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长方体的体积。

二、亲自动手实践,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生活经验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数学的感官认识比较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主动去探索,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并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教学“圆”这一章时,学生面对这种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来的图形,而且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曲面图形,对于它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是迷茫的。教师若直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吃力。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下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在学习周长的计算公式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直径为4厘米、5厘米、6厘米等不同的圆,并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然后思考如何求出这个圆形的圆周长度,并将其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求出来。学生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想到用滚轮法、曲线法等不同的方法来化曲为直求出自己剪下来的圆形的圆周长度,轻而易举地求出其比值。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归纳整理全体学生的答案,就会比较容易地引出圆周率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同样的道理,在下一节“圆的面积”的讲解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先引导学生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再求其面积,再指导学生通过先剪再拼的手段去转化。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预习教材,结合教材中的方法,自己动手去尝试做出转化后的图形。这样当教师在课堂中拿出教学模型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学生就会非常快速地理解,并且在运用时也会非常得心应手。
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探索知识的过程,会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灵活和发散,能够使小学数学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采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当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学生自己的意愿,尊重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时,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就会特别的快,注意力也会特别的集中,数学思维也会十分的活跃。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要时不时地给学生以赞许的信息,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光或是一句鼓舞的话语,都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而且在数学练习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大胆地去想、去做。即使学生做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并指导其正确的思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考方式和解题过程。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给予成功的心理特点,才能不打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成功。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并不是真的不会,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使有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也不敢表达出来。为了消除学生这一不自信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好时机,给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出让其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并通过语言激励和鼓舞学生使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树立起坚固的自信心。
例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奖励的机制,如可以积攒小红旗,或是积攒学分制等。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踊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就给予他相应的奖励,或是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小的测验中能够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也要给予奖励。虽然这种小小的奖励并不起眼,但是对学生而言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的基础教育,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师通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尝试,探索和创造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克服自己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的心理,从而乐学、愿学数学,并且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只有小学的数学教师专心探索和创新,才能让学生打好数学这座高楼的地基,以便能够在数学这个领域有更好更高的发展。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