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应用文运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美创造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6833 浏览:223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特色教程,创造教学设计的节奏关,展示教师教态语态的情态美,营造师生情感的和谐美。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美的创造
0450-9889(2012)10C-0101-02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具有价值审美的整体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审美角度来把握教学活动,创设审美教学,使教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以美的形象展示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愉悦与振奋,在美的和谐中实现教育与接受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教学的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师应如何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授课中力拓教学之美?本文试提以粗浅之见。

一、创造教学设计的节奏美

“美作为客观而存在,它以感性而别样的形式呈现出来。”音乐演奏,讲究旋律变化、节奏之美,画家作画,意留天地,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追求言尽而意无穷,教学设计应挖掘各门艺术的诀窍,博采创新。教育家加里宁曾说:“一个老师具有知识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是掌握了材料。材料是很好的,但要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教学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承知识,不是照本宣科地演绎教材,它凝聚了教师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思想的引导、情趣环境的创设、向课外的延伸等等,它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完整有序的教学过程,和谐统一的总体结构,更体现在它开合自如、疏密相间、张弛相宜的教学节奏。
应用文写作教学,对于一本教材的若干章节,如果类类文种、篇篇例文的讲授千篇一律,学生必定会觉得索然寡味,他们就感受不到写作课程教学的审美愉悦,也不会从感奋中受到教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应用文文种内容,运用不同的教法,讲出各异的特色和韵味,教出不同的“个性”。如计划、总结等常用事务文书讲授,应采取点面教法,透讲撮要,章法梳理,力避虚泛,最后重练充实;而公文、合同等文种讲授,则应采取线点教法,简述结构,以评带练,突破节点,力求简明周密;对于市场调查报告、经济纠纷诉状之类难度较大文种,则适合采用面点教法,范文引评,铺陈尽述,透讲内涵。
而对于每一文种,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也应精心构思,奏出教学教程的节奏之美。犹如乐曲的第一音符,课堂美的氛围营造是从教师的第一句话开始的,艺术的课堂开场白能在短短一两分钟里激起班级兴奋,调动学生性情,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美的教学氛围之中。求职文书教学,笔者这样开场:“若哪位同学在今天的课后还是认为真要用到求职信,网上大把,cope,ok,那么,今天的课他没有收获。我们今天突出的就是二字:特色。我们以各种范文例段,对这一文种的篇幅、内容、语言、文面,乃至小小的称谓作辨别评析,让同学们尽知:短短一信,求职者内在的社交素质、心理素质一并尽现,让同学们明白: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叫特色打造成功。”教师富有感召力的导语让学生神情兴奋而庄重,自豪而神圣,他们面端身正,眼心不移而投入学习。教师要艺术地驾驭课堂,讲课要有起有伏,切忌枯燥平板;要有详有略,体现重点难点;要有虚有实,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开合起伏、详略虚实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节奏。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不应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或没有目的满堂提问。提问太深,冷场卡壳;提问太平,索然无味;提问多而不适,课堂松散;提问太少,学生难参与,容易厌学。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在学生解决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之时才去启发。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提问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教材,更重要的是活生生的各具个性魅力的学生。有教育家曾说:“学生的情况即学情,它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情感特点等,我们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切又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把教学思路和学生思路很好地融合起来,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之效,才能营造和谐热烈的交流氛围,师生唱和交融,也才能尽显教学的节奏之美。教学课堂结尾应力胜“豹尾”,声如“撞钟”,或精辟归结,照应开头,或欲说又止,留有余韵,或点明主旨,戛然而止,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鲜明,心生探究。
可以说,教学的节奏美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张弛相宜、变化有致的结构中得以激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之间得到休整,让学生在愉悦振奋之中获得最佳的审美体验。

二、展示教师教学语态的情态美

现代教育立足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教育艺术家告诫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艺术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教育的美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心田的滋润,是学生获得愉悦与振奋审美情感的体验。美和情总是紧紧相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更与形象紧紧相随。课堂上的受众——学生,其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的认识体验总是从感性开始,依赖于形象而获得,他们的感官也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美的和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美的课堂氛围的经营者,更是美的形象载体,他以自己真切的情感、生动的教态打动着学生,使他们获得直观、形象的美感,并由感性向理性深化,使美的体验得到延伸和丰富,呈现更生动的审美再创造。教师的情态美可以概括为:
(一)教态的美。教态是由教师的眼神,脸部表情、手势、身姿等构成,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在传送情绪信息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课堂上“受众”的学生,一方面情感很丰富,另一方面稳定性也差,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影响他们听课的情绪。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做老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作老师。”教师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微笑、一个欣慰的点头、一个优美恰当的手势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这种教态的美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时,会激起学生的满意、愉悦和振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学习,对面前所展示的知识直理会感到惊奋。”它带给学生的是美的享受,带给课堂的是闪耀的美的光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