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教学法分层目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5575 浏览:139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逐渐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然而,在我国的中职教育中,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黑板+课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针对这一现状,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我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分层目标教学法,针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使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均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一、分层目标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长等心理倾向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目标、过程、要求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要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相互协调,旨在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智力和情感上的个体差异,使“因人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二、分层目标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应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知识水准、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学生层次的确定是在进行整体调查和各学科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坚持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学生之间评估,然后各科教师汇总,将自己学科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出A、B、C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再逐一与学生沟通交流。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三层,而应称作A、B、C层,并将三层学生按一定比例交叉混编成学习协作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综合评价都依据分组情况进行布置,鼓励他们通过团体协作来共同提高综合素质。
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计算机专业,他们通过前面两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知识水准参差不齐,而且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认知自己,易受外界的心理暗示。因此,我每次在向学生宣布分层情况时,都十分讲究方法和场合,同时对分层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程度,从而依据个体差异,对学生实施动态分层管理。我会帮助学生分析最近阶段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提高的原因,鼓励学生正确地面对这种差异。同时,我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进入更高的层次。

(二)根据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我结合专业教学要求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课上,针对程序设计的问题,要求A层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及步骤、课本例题,并能做脱离课本的拓展性实践问题,鼓励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求B层的学生掌握课本已有例题即可;要求C层的学生只要能“照本宣科”就行。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体会到编写程序所带来的成就感。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我制定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教学方法分层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1.理论课
我事先根据分层情况,梯度设置练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由于班上大多数学生属于B层的水平,所以教学中以B层目标为主。为了兼顾C层学生,我由简单的操作引入新课;为了兼顾A层学生,我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再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我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和作品作出评价分析,达到了理论教授的目的。
2.实践课
我先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操作一遍,最后再出一个难易梯度程序设计的练习,根据层次要求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和能力。
对A层的学生,主要培养发散思维,开拓其思路。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B层的学生,要鼓励交流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熟悉课本上的知识点后,可以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总结提高。
C层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获取知识,教师要指导其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鼓励他们回答为B、A层学生设计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3.作业布置与批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
(1)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教师在紧扣教材的同时,要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一些难易有梯度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批改作业时,对于B 、C层的学生,要指正其存在的问题,多给予表扬鼓励的评语;对于A层学生,可要求他们寻找更为合理简洁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搞好作业讲评做准备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课外活动与辅导

我利用课余成立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配备的“指导教师”也不同。C层学生做带有智能自动评分系统的习题,B层的学生可以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A层学生要做有难度的题目,必要时由我负责指导。进步较快的A层学生要自觉帮助B、C层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专业兴趣班使学生的专业水准得到了提高,学习气氛愈加浓烈,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四)教学评价分层,适时动态地调整层次和发挥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评价分析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激励性,测评机制实施弹性动态管理,即学生的层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上下浮动。这是一种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评价考试时,教师可按一定比例来考查各层次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答高层次的题,在统计分数时,将超层答题的结果作为升、降层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对教学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分层评价和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继续鼓励、发扬学习小组内部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的协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内充分展现自己,获得进步。
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十几年来,我成功地将分层次目标教学法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知识的积累,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责编 张亚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