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习作小学习作教学点滴感受站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6021 浏览:207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习作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对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对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人文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新精神,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 借鉴 阅读 多练

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1.用心观察,积累材料。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可以创设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去观察。在指导学生写四年级的第一单元习作《校园的景色》一文时,我就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去感受,学生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他们喜欢这样的方式,乐于用心去观察,思考。生活在永浆的孩子对于西红柿并不陌生,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观察西红柿的生长过程并做下相关的记录,最后写成一篇习作。不少学生观察的较为仔细,整个生长过程也写得蛮清楚的,连西红柿花的颜色、形状,果实的大小都描写的淋漓尽致。有的同学活动也参加了,也有去观察,但他们还是感觉没什么内容可写,这在于他们不会观察或是不愿意仔细观察,让一些活生生的事物平平淡淡地从眼皮底下溜走了,什么生动的事例也没把握住,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然在作文时就没材料可写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善于观察,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可以让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去观察了解社会现象,了解生活,从实践中扩大视野,提高认识事物,分辨事物的能力。四年级的教材中有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去完成。我们的孩子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常常和大人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同时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品味出这份收获的来之不易。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注意唤醒他们的记忆,或是让学生亲自再去体验一番。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有情可表。

二、充分借鉴教材

我们的教材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基础上,同时也在为习作起范文的作用,它就是一本最优秀的作文书,在课内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教材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练习,在习作时我充分启发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写人、写景、写物、写事和想象等文章的范例来写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如在学完课文《乡下人家》这课时,我就让学生也借鉴它的写法写写我们永浆的乡下人家。借鉴课文《翠鸟》写一种动物。学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就让学生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写一篇有关保护环境的习作。《中彩那天》课文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汽车被开走后,我们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这一练笔安排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还有《桂林山水》一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品读,随之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写法来描写我们家乡的山、水。

三、多阅读课外读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农村的孩子课外读物应该说是很少,导致孩子的见识面窄,词汇量少,写起习作来内容枯燥,词句干瘪。我除了要求学生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句外,还让每生必备一本课外读物,每晚睡觉前花10到15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并把其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专门记在一本摘抄本上,利用空闲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习作时可以借鉴这些好词句,从而提高习作能力。为了扩大阅读面,我有时也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和同学交换着看或是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下载些好的文章给学生阅读。长期坚持下来,我发现我班上的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习作的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遣词造句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四、重视口头作文的练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充分发挥了学生说的优势。新的课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说的机会,可以说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是围绕习作的话题设计的,教师在指导口语交际时就要让学生充分的说,可以说习作的要求,习作的内容,习作的想法,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说,可以在小组里说,和伙伴说,指名上台说,指导学生多说,说全说具体,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来写。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习作文的内容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五、指导学生勤写多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多动笔练习习作,平常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以日记或是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来写,给他们习作,表达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词还是一句话,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作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的老师们勇于探索,不断实践,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生的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不断给孩子创设习作的机会,这样孩子的习作天空将是一片蔚蓝。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