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浅见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之浅见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3782 浏览:156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3—12岁是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行为方式没有形成定式,擅长模仿,可塑性很强,可见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小学教师需要努力探究教育中的内在科学规律,并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发挥好教师的积极作用。笔者拟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浅析一下,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在实践中应如何着手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是指人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形成的一种在学习方面的主动倾向性,指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功课习惯以及包括文具的整理习惯和良好使用习惯等。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训练。例如在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首先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举手,然后进行示范练习,使学生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鼓励学生要积极举手,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围绕一个中心的课堂氛围,充分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在必要的时候规范一下学生发言时的体态及声音高低,但这个规范的过程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强求片面的统一,要注重和谐基础上的多样性的统一。其次,鉴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养成习惯。如在教导学生在课前静息、按时上课以及认真做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要求和行为方法编成儿歌来指导学生。如上课儿歌的内容为:“上课铃儿叫,快步课堂跑,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到。”“笔记本、垫字板,拿起笔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端坐好,作业做得呱呱叫。”第三,注意好习惯形成之后的巩固和强化,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习惯的养成关键就在于重复,小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需要“学而时习之”,因此反复抓,抓反复,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中,多以竞赛、小红花的方式来巩固小学生的习惯。学生在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获得了及时反馈,大量系统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行为向日常生活的迁移,从而养成良好的一般学习习惯,为多个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需对于不同学科的特点做好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如就语文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且基本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握笔、运笔的正确方法,然后教会他们写字的下笔顺序,严格要求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以及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自制能力包括稳定的心理结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多学科教师要积极与班主任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其在多学科多方面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中不偏科,对今后学生在升学以及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由外部强制到实现内化,使其成为内心较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重复过程。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入学开始训练,以日常行为入手,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二、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这几年班主任的工作中,我深深感觉到低年级的教学对于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一定意义上,育人重于教书。在小学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甚至重于学习习惯,这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首先,注重训练,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培养,而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是严格训练。小学时期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还比较听话,注重训练,养成好习惯,这时一定要以严为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大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教不易被他们所接受,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其身心特点,从简单入手,从小事入手,要求的越具体,体现的效果越明显。通过类似条件反射的“应激—反映”训练,可以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其终生受益。但在严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注重方式方法,不能过于简单粗暴,而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在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方式上都应力求具体、形象化。具体、形象化的训练应该通过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并做好及时反馈,定期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经过反复的训练,就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行为示范,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榜样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引导,如同大海中航行时需要的灯塔,来指引其前进的力量,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模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通过模仿的方式,学生们会自动自觉地向榜样看齐。同时,榜样还有纠偏的功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让小学生经常比对检验,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这种教育直观具体,使小学生能够很快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很重要,老师是学生面前最活生生的典范,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等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润物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如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教师自己能够率先做好,并且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将其强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实现由学校到家庭的正向迁移,从而不断内化为其内心所需,这也是每个老师都最希望看到的。
人的一生夯实基础、内化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就在于小学尤其在于低年级的教育,对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在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道路上深入探索,把握客观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找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