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1926 浏览:478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阐述民族体育旅游的相关理论,探讨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分析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族体育旅游 可持续发展
对策
0450-9889(2013)01C-
0167-03
目前,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开始受到了国家的全面重视。只有全面地开发农村少数民族的特色旅游资源,做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够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传承,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一、民族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分类

(一)民族体育旅游的概念。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本文的民族体育旅游,主要是将民族文化特点,生活情调、当地体育文化和旅游业进行良好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我们可以把民族体育旅游定义成:一种把民族特有的体育活动和设施作为条件、把旅游当做商品的形式,给人们提供一系列服务的经营活动,它是当前体育旅游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当前人类社会中的独有的活动。我们既可以把它当成是旅游文化事业,又可以把它当成是经济事业。
(二)民族体育旅游的分类。按照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民族体育旅游基本上能够分成:其一,位置较高的比较寒冷的高原类项目,如雪顿节、藏族的赛牦牛等;其二,民族无数项目,如瑶族的双刀舞和盘王拳、苗族的苗刀和矮拳、侗族的侗家棍等;其三,大自然风光广阔的项目,如草原蒙古族的、射箭、摔跤等;其四,反映农民丰收后那种喜悦心情的项目,如壮族的打朗、景颇族的木瑙纵歌、苗族的赛芦笙等;其五,不同民族特殊的节日庆祝类型的项目,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望果节、侗族的摔跤节等;其六,反映一些民族特有的宗教祭祀类的项目,如彝族的跳弓舞、壮族的师公舞等;其七,水上风情系列项目,如傣族、布依族的赛龙舟等;其八,反映不同民族不同的爱情方式的项目,如壮族的投绣球、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瑶族的抛花包、苗族的射背牌等;
从以上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活动可以发现:我国的体育旅游项目繁多,因此在民族体育旅游上面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外出旅游基本上都是为了享受到和平常生活不一样的特点和乐趣,了解到更多的新奇的、内容各异的文化特点。旅游者也都是为了更好的放松心情、娱乐身心、健身康复。相比而言,当前的民族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旅客们的青睐,人们也逐渐的改变以前的那种单纯观光、购物模式的旅游。

二、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向体育产业化快速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体育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充分的拓展大平台。我国当前的体育类型事业经营模式必须转换成适应市场经济类型的基本要求的模式。它的转变,可以说是一种体制上的转换,是人们旅游和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能够进行的转换。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借鉴当前其他行业中的市场经济规律和运行机制来对它进行辅助发展。我们可以把民族体育旅游业当成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有着自身特色的体育产业化。
(二)民族体育旅游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近年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也逐渐变成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国人在旅游上面的消费观点也逐渐的从以前那种单调式的旅游转变成当前的多样化的、互动式的旅游,旅游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当中,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观看民族节日庆祝性的活动,到草地上骑马享受自然风光,到一些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景点参加滑冰、滑雪项目,来领略民族体育旅游带来的乐趣。这种既把健身和娱乐融入一体,又提高旅游者的文化内涵的旅游开始成为了当前旅游者的追求。这种旅游方式不但充分提升了游客旅游中的互动性,还加大了旅游产品的结构,满足了游客游玩的乐趣需求。
我们要合理地把旅游文化中的“静”和游客自身参与中的“动”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不但把民族的体育项目传统保留了下来,还进一步拓展了旅游的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游客那种回归自然、发挥自身才能、追求刺激的旅游愿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旅游者的体育文化知识。
(三)调整当地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在经济欠发达或者较偏远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规模都是比较小的,结构上不是很合理。并且,它们主要还都是把批发、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上的金融、咨询、保险、信息都不是很发达。民族体育旅游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联系是非常大的,它还和其他一些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因此我们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金融、饮食服务等一些产业,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平衡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能够缩小东西部差距。
(四)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近年来,民族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出游大多选择草原、雪山等一些自然风光的旅游目的地,这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结合政府部门政策扶持,政府和个人对当地旅游设施投资,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食宿条件,旅游服务业的基础设施的基本上也已经构成,这也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的项目也开始逐渐地转变成登山、探险等一些体育项目旅游。虽然我国的体育旅游只是刚刚发展,但它的成长空间却是以30%到40%的速度增长的。民族体育旅游也开始占据了我们旅游总数中的80%以上,它已经成了我国少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随着政府对西部开发的不断扩大,西部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开始成为了西部开发中的主力军,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2.10%,国家旅游局还开展了“2001年体育健身游”,这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和体育文化的融合。

三、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规模效应。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但能把这些特点真正地结合在旅游上是很少的,有的只是在很少的一些项目中开展体育表演,并且缺乏那种源自民族体育特色和内涵的深度了解,因此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性的规模效应。
(二)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当地政府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管理与指导,使当前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表现得非常不均衡。据调查,在云南省,许多少数民族体育不仅仅是常用的,但是在旅游能产生经济效益却只有那么几个。因为当前少数民族对自身旅游特点缺少一个充分的认识,因此还不能把体育旅游项目合理地和商业发展进行融合。
(三)产业经营与管理人员水平较低,体育旅游方面人才严重缺乏。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经营和管理人才,并且还要有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当前一些大学在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是非常单调的,不能很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好地适应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导游也很难达到当前旅游个性化的要求。而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的人才上是非常缺乏的,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高校。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产业发展管理人才水平偏低,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在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区域产业经济格局不平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和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降低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的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一些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一些地方也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自身建设非常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遇到极大困难。当地旅游设施达不到旅客旅游的基本需求,直接导致旅游旅游质量的下滑,给二次消费带来严重的阻碍。
(五)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潜力较大,但市场经济化管理的规范化、法律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规模小、营销手段和方式陈旧、生产经营商品杂、经营方式落后、商品供过于求,这些都是市场主题不成熟的表现。当前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上还不完善,没有一项具体的法律文件进行合理规范,大多都是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中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的,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进行规范化发展。

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民族体育是一种乐、文化、健身等多种功能综合一体的旅游资源,它有着良好观赏性、广泛的民俗性、充分的文化内涵,它不但是民族旅游业中重要的一种资源,还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瑰宝。它的发展可以很好地改善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大幅度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更好地保存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催化剂,也是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表现。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适时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交通环境的建设、促进当地信息化发展,加大对当地旅游文化的宣传,大力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应对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地方进行物质奖励。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做好旅游项目的区域规划、地区环境的合理保护;要让当地政府把民族体育旅游服务当做当地发展的重点,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资金的投入问题。
(二)聚焦政策,整合资源。政府相关部门要制订出管理措施,切实保证政策服务到位;把政府内的农业扶持政策和投入可以尽量向民族体育旅游服务区倾斜,建设相关的综合服务站;要加大吸引外资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投资经营,建立专门的旅游公司,进一步提升当地体育旅游的专业性;政府对相关服务站的建设要给予财力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三)思想大解放,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深层次的改革。应加大对旅游管理方面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改变以前那种盲目自大的思想;加大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民族体育旅游和市场经济规律想联系起来;扩大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当中。
(四)完善设施与游客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患于未然。开展民族体育旅游要做好安全性的防护措施,因为体育旅游游客肯定会参与到活动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有可能会给游客身体带来一定的损伤。项目负责人和企业都应十分注意安全因素,要做到安全第一,在能力范围内,排除所有隐患。对于一些存在风险的项目,不仅要及时提醒游客,还要做好一定医疗急救准备,提高游客购买保险的意识,这样可以避免在项目发生意外后责任分担出现问题,要告知游客不要因为而忽视了以外保险。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民族体育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体育运动和社会文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又会导致体育运动过分的商业化以及加剧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因此,民族体育旅游开发利用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那种依赖自然环境的体育项目上,我们要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思考。杜绝毁灭性的开发和经营,要保证环境和旅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范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J].体育学刊,2010(5)
刘少英.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
[3]周道平,李培雄,罗莎莉.湘鄂渝黔边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9)
[4]饶远,张云钢.我国西部体育资源开发的理性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9(5)
[5]安斗.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蒋晓明(1973- ),男,广西桂林人,研究生,钦州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人文社会学。
(责编 黎 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