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美育走过四季,收获美育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23296 浏览:1065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亦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是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程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综合性学习,“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语文的综合性,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更应该强调美育,更应该体现美学价值。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结合,要求学生读书做人。孔子“克己”、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屈原注重“内美”、司马迁讲“忍性”、诸葛亮“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等等,他们莫不是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照顾美育的特点,把读书与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用“美”来吸引学生,用“美”来丰富语文教学艺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真正具有美学价值。下面以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走过四季”为例,阐述美育的运用。

一、诵读“美”

美具有直觉性。所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吟诵课文是感知教材的重要途径,也是直接获得文章美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吟诵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春》的生动的语言,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会产生关于“春”的有光、有色、有味、有态的形象,就会使文章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又如,学生通过逐渐增加人数的方式来朗读《夏感》,就会体会到《夏感》中夏天的磅礴,夏天的升腾之势,从而也就会体会到作者梁衡先生所歌颂的夏天,以及梁衡先生的语言的阳刚之美。“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通过目睹、口诵、耳闻、心记,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从而全方位感知教材,直接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二、 体会“美”

美具有情感性和愉悦性。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字里行间跳动着“情”的音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在亲身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例如,在《春》之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桃树、杏树、梨树底下,使劲一吸,就能闻到桃花、杏花、梨花的香味,一睁眼就能看见轻飞曼舞的蜂蝶,从而感受到春勃勃的生机,满满的希望……又如,在《夏感》中,让学生想象“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赶快追肥、浇水”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情景,从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梁衡先生对农民的歌颂赞美之情。

三、 品味“美”

美具有形象性。教学中,应注意品析,引导学生沿着文章思维轨迹入情入境,认识文章中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景物形象,抓住美学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在品“美”中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例如,无论是在《春》里还是在《济南的冬天》里,作者都向我们展示了绘画美、形象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老舍先生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和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济南“慈善”暖冬的完美画面,这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水墨画。朱自清先生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充满意境的春天的画面,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曲曲美妙的旋律:有鸟儿清脆婉转的曲子,也有牧童嘹亮的短笛调,更有清风流水的歌。

四、感悟“美”

美具有规律性。通过对《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章美在:第一,文章的立意美。立意美,就是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格调高尚,感情健康,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和生活教益。第二,文章的语言美。文学语言是形象的语言,是美的语言。美就美在准确、简练、生动、朴实。第三,文章的结构美。结构美是整体的美,美在均衡、对称、和谐、统一。古人形象地称之为“凤头、猪肚、豹尾”,即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漂亮,内容要像猪肚那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响亮。第四,文章的表现手法美。优秀文章之所以魅力无穷,多因为表现手法运用得成功巧妙。有的叙述娓娓动听,平中见奇;有的描写惟妙惟肖,栩栩传神;有的议论入情入理,汪洋恣肆;有的抒情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引导学生学习美的表现手法,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五、 抒发“美”

走进课文是为了走出课文,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将他们的美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从立意、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指导学生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并同样从立意、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等四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习作。
教育应该具有美学目的,教育目的必须体现美学价值。赞可夫说:“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发现美,感悟美,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一定能有效地实施美育,而美育又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清新优美,鸢飞鱼跃般的生动活泼。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就能促使语文教学全面实现语言教育和人文培养的双重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