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班主任新课改带动班主任角色转换怎么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6984 浏览:1212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的初中学生,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性强,行为方式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的学生面前,班主任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受到挑战,方法受到置疑,因而不少班主任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新课改下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理念、行为、地位等诸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与新课改与时俱进,理念更易迅速转换

班主任老师必须要彻底领悟新课程精神,增强对班主任角色意识的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使自己与时俱进。

(一)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还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都将是新时期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努力方向。

(二)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管理是一种对话,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与心灵的沟通。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

(三)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如有的教师根据个人经验认为对学生越严格越苛刻,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打是亲,骂是爱”,结果使不少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过度自卑、焦虑等。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意识到: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

二、与新课改相辅相成,行为更能符合学生身心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认真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德育规律,从教育对象——学生的知、情、意、行入手,从学生这一受教育的角色的心理状态上进行合理调控,通过以下四个“重视”来明确并强化班主任的角色行为。

(一)重要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知、情、意、行四者当中,“知”为基础。我们可以倚重班主任的角色权威和角色便利,不仅注重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唤起学生的求知,而且特别要重视把学生获得的认识转化为情感,让学生在知识的氛围中去感受、去思考、去选择、去追求,展开理想的翅膀,在心灵的原野上翱翔。例如笔者通过成立学生感兴趣的“小团体”,开展学生感兴趣的“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学科之星”为各门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午间“快乐五分钟”活动展示学生才华,开阔学生眼界,起到娱身、静心和养性的作用;通过“社交团”为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交友时出现的问题,为他们出谋划策;通过“新闻团”,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新闻……这些“小团体”的“组织活动”不单是要把学生带进课堂,而是要把他们带进知识的海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国内、国际,引向昨天、今天、明天。

(二)重视情感的培养和熏陶

在知、情、意、行四者当中,“情”为途径。班主任老师还要十分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让学生把人当作一个广阔的世界去看待,把心灵当作比天空更广阔的世界去想象,去管理。学生走了错路,犯了错误,他们需要的不是训斥、整治,而是班主任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平等的态度,使学生在情感上和班主任老师亲近、接近,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班主任的这些做法,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犹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探索欲、奋斗欲,学生的情绪乃至整个身心都会被教师设置的环境氛围吸引着,感情之舟沿着教师指引的船身行驶。学生经常处在各种情感体验之中,造成了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自然会出现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说“事事不见老师管,时时都有老师在”的成效。

(三)重视意志的培养与磨炼

在知、情、意、行四者当中,“意”为核心。魏书生老师就特别重视学生意志的锻炼。他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称写日记叫“道德长跑”,他让学生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教学生坚持练气功6年,无须多举,这就足以看出他试图用这样一种鲜明的口号和超强的独特方式去锻炼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的体力、智力、意志、耐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培养一种健全的人,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造就一种适应环境、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他还把学生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河边、工厂,让学生感受自然,接触社会,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磨炼。他教育方法中十分显著的实践特色正是和他这种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生有了认识的指引,有了情感的调节和鼓励,有了意志的支持和约束,良好的行为自然就形成了。

(四)重视行为的养成和纠正

在知、情、意、行四者当中,“行”为目标。在知、情、意、行的综合调控,既遵循了教育规律,又遵循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关键是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容易从概念转换为情感,从情感转换为意志,从而走向行为,形成一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道德信念,引领学生的一生。新课改呼唤创造型的班主任,例如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班主任可以改革创新,结合社会变革和学生心理特点,从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出发,选择新角色,纳入新内容。如为了建立文明用膳制度,倡导节俭的风尚,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学校举行了以此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虽然学生踊跃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场面火爆,可是食堂中的剩饭还是依旧,可以说传统的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有一个班主任换了一种教育策略,在暑假中组织学生到农田为农民割稻种田,参与“双夏”大忙,与农民伯伯一起“上下班”,让学生参与粮食的“制造”过程,体验头顶烈日、面朝黄土的艰辛,学生才真正从内心深处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马上换来了学生餐桌上的干净。可见,班主任工作要有创造性,要敢于独立思考和创新,不盲目从前人或他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前人和他人成果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对问题提出独特新颖的解决方法。

三、与新课改同步成长,明晰师生主体转变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实际出发,倡导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鼓励角色尝试

学生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班级中的不同角色的尝试和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不同角色的认知,强化对学生角色责任感的教育。在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班级教育管理中,笔者除了组织选举产生的班级最高领导——班委会之外,还选举产生了三个常务组长,另外每个同学还可以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班主任助理等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多样角色,二是让班委和组长始终处于群众的监督和挑战之中,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轮流做寝室长兼组长,一周做一次小结,找出每位值日班干部的工作优点,并评选出一个最佳值日班长。

(二)引导角色互动

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存在着角色的差异。差异就是教育资源,班主任就是要善于发现、开发这种角色差异中的教育资源,巧妙设计教育活动,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互相竞争的班级氛围,引导活动中的(学生)角色中间有效互动,达到教育目的。比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协调班级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把程度层次不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按照各人的特点分工,程度好的帮扶差的,学习态度好的督促学习态度差的,每个学期评出最佳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些角色体验,在管理和被管理的交替过程中学会自律,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

(三)疏导角色成长

做学生心理的疏导者。我们说,班主任工作给学生的是具有“母爱”但又高于“母爱”的“师爱”,这种“师爱”是教育之爱、民族之爱、国家之爱的具体体现。班主任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最能走近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向师性”的心理特征往往使之更乐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诲,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
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就更要把学生看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作为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述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改进与创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