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5904 浏览:188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流于形式的一般设计或粗糙设计,最终会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设计技巧;提高教学
1002-7661(2013)08-160-01
不管在任何学科,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流于形式的一般设计或粗糙设计,最终会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我们提倡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创新设计,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创新课堂设计的一般原则

1、根据教师的自身素养进行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角,好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色彩,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东西,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为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2、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设计

教材是设计的依据,任何创新设计都必须建筑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而研究文本的首要任务是辨识其与其他文本的区别,例如体裁、主旨、表现技巧,乃至该文本在本年级、本书、本单元中的地位等,进而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采取何种创新设计的方法。总之,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应树立学生观,为学生而设计、为学习而设计是创新设计的基点。学生是课堂设计水平高低的真正评判者,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推测学生的理解。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先前已有的知识积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等,都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例如点评法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设计,但它更多地适合于基础较好、有相当的评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简单照搬别人的做法,最终极有可能落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总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者,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有效接受作为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4、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随机生成设计

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监控的产物,但课堂却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创新设计应是动态性设计,应留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时调整的空间,特别应抓住课堂上即时出现的亮点进行创新设计,以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创新课堂设计的基本技巧

1、找准创新设计的切入点

语文课的知识点非常明确、清晰,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这就给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带来了困难,但也正是这个特点为语文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单一。创新设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计时,教师一定不能患得患失,要舍得割爱,择其一端而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创新的前提是确立一个独特的切人点,且这个切人点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价值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既符合教与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例如,对于《项链》一文,一般的设计可能会考虑到这是一篇小说,因而从小说的三要手,对人物进行一一分析,请学生复述情节,梳理、分析写作技巧等。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玛蒂尔德是可怜的还是可恶的,值不值得同情”这一问题作为本课设计的切入点,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佐证材料。因为这个点关涉到主题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呈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所以它是能牵动全文的,是科学的。这一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打破常规的流程

教学自有其规范的程序,严格执行教学流程,看似四平八稳,实则容易导致刻板而失去生机。只有打破常规流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教学《看云识天气》,大多数教师会按照说明文的要求进行分析,通过列图表,让学生分析通过什么云能看出什么天气。如果我们能抓住“看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关于云的句子(学生未必能找全,可互相补充);教师再出示几幅云的图片,读一些文中关于云的非特征性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有关内容找出相应的图片(可能找不出);教师再读揭示云特征的句子,要求找出相应的图片(学生很快便能找出),进而要学生说说,为什么先前找不出,而现在一下子就能找出;最后归纳出: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显然,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效果好得多。

3、激发探索的兴趣

在创新设计时,教师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挑起兴奋点,激活思维;瞄准求知点,发展思维。例如,《庄暴见孟子》是一篇文言文,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文字梳理不成问题,教学中不必过多着力,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到本文难以理解的两个点上: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孟子的论辩艺术。我们可以先呈现学生熟悉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进而追问在这个故事中齐王听的是什么音乐、是和谁一起欣赏的,故事虽然熟悉,但学生可能还没有想到这一点。然后请学生根据《庄暴见孟子》提供的信息,推断上述两个问题的结论:一个人听的(独乐),听的是流行音乐(直好世俗音乐)。孟子对齐王的这一爱好持什么态度?批评。为什么?因为孟子主张与民同乐,主张听“先正之乐”。至此,文章的主旨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出来了。最后我们再将原文进行压缩,将压缩过的文字呈现给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看看效果如何。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就会很快明白孟子迂回曲折的说理艺术了。
其实,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教师有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就一定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课堂设计。
当然,创新只是手段,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一味猎奇,而必须建立在明确的目的基础之上,必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