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种在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能力四种途径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29465 浏览:1336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品德课 四种途径 能力培养
0450-9889(2013)02A-0031-02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这就是说,品德课程重视综合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带领学生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些活动,探索了一些方法。

一、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动”起来是很重要的一环。当然,品德实践活动的“动”是很丰富的,尤其在农村学校,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比如,一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兴趣与坚持》,要求学生培养特长。在这个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种项目进行训练,不管是动手做手工作品,学习一种艺术,还是锻炼一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到一学年结束时人人要进行现场展示,让别人看到你实实在在的本领。在平时,则要求学生多动手,勤训练,并且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体会、收获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画画、写日记等进行记录,每人编写一本图文并茂的活动记录册,,每学期进行两次展示。
为了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都动足了脑筋。许多人选择了别人没选择的项目进行操作,争取独树一帜,真正成为自己的特长。就拿我班上的一名学生来说,他利用野果自然的形状、颜色镶嵌出各种色泽鲜艳、构思独特的画作。他的画作吸引了美术教师和同学们的眼球,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一种艺术。还有一位弹跳力不好的学生,他选择了跳高项目进行训练。他请教体育教师,学习训练方法,每天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都一一克服了。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他硬是把自己训练成一名跳高能手。如此种种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毅力、恒心、统筹能力等,是对学生各方面意志力的考验;而通过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活动所感、所惑,有利于学生总结、思考、提高,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画画、写话的能力。通过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在一学年一次的汇报表演中,每个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许多学生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活动的效果显而易见。

二、把各科结合起来,在“合”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品德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光是针对《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也不只是学习一种知识,而是讲究各科的有机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提到课程性质时指出了课程有一个特点——综合性。在进行品德教学时,我就重视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七彩的社会生活》这个单元时,我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学习观察。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课的写日记形式,专门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日记的专题介绍。该单元的内容是走进农田、工厂,我就要求学生去农田、工厂观察,然后结合访问农民、工人,查找资料等形式,解答实践活动中的疑问。最后,让学生把观察、访问的结果写成品德实践观察日记,做到图文并茂。为了设计好日记的版面,我们还邀请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插图、排版等方面的专题指导。这一系列的活动,把语文、自然、美术等各门功课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各科的学习。
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学生的眼界、思路比较狭窄,上课思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维不够活跃,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步学会了观察、思考、动手、动脑,上课时提出的问题逐渐有了讨论的价值。而且,为了寻求实践活动时碰到的某些事物的答案,许多学生还经常查阅各种资料,眼界也逐步开阔。有些知识甚至教师也未必了解,学生却已经掌握了,并且在教师上课时给予了很好的补充。许多学生还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去看事物,这是很难得的。从学生的作文质量来看,除了题材独特外,文笔也逐渐活泼生动了,这与他们每天做观察日记练文笔也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观察日记是图文并茂的,学生每天需要结合实际的事物画图,这对他们的美术成绩提高也大有帮助。

三、把家长观念改变过来,在“扶”中开展学生实践活动

现在的小学生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无奈的一代。看起来大多数学生家长对他们关心有加。要啥给啥,十分自在,但从另一角度看,由于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他们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却忽略了对孩子品德教育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农村,许多家长观念陈旧,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要让孩子有出息,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将来能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就行。殊不知,现在的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有独立个性的人,而不是只知啃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陈旧观念,让家长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我的学生中,曾出现个别孩子没处理好课外实践活动与学习关系的现象,家长就把他们种的花、养的蚕等扔了以示惩罚,并且不让孩子随便出去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逐一家访,告诉家长们:“大教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督促,正确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由于品德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有许多是在家庭和社区里开展,所以我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支持孩子的活动,做孩子活动的指导老师。在校内,我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有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发现孩子不但把许多坏习惯(如打游戏机、无节制地看电视等)改掉了,而且还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能比较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也自觉多了,所以逐步由反对到扶持了。现在,只要孩子寻求家长的配合,绝大多数家长都乐意当好孩子的支持者。共同搞好品德实践活动。

四、把各种资源利用起来,在“挖”中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

许多品德活动往往需要基本的知识作后盾。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少。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在品德课程中,有许多要求合信息的内容。而在农村学校,了解信息的渠道还是不多,限于条件,许多信息渠道无法开通。我就引导学生想办法,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挖掘各种信息渠道,利用各种资源拓展信息渠道,以寻求更多的信息。如在《寻访大师的童年》这课教学中,学生要研究一位科学家。我就引导他们问家长,问同学,到图书馆、书店,到学校阅览室,到学校电脑室等地方查询。学生查阅了许多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位科学家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整理出了一叠厚厚的有关那位科学家的资料,很好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还有一个学生,为了全面了解比尔·盖茨及他的微软公司,不光查阅了许多书籍,还咨询了许多教师及精通电脑的人士。对比尔·盖茨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写了一篇名为《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成才》的小论文。就这样,我们在“挖”中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渠道,培养了学生查资料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
当然,在农村学校开展品德实践活动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解决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真正让这一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意志、培育学生健全品格的目的。
(责编 黎雪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