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浅谈学校人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4205 浏览:141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一、人文教育提出的背景

人文知识缺乏。现在的不少学生懂得因特网,懂得炫,懂得酷,可就是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孔子、孟子、范仲淹,不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为自己的民族献身?怎么可能为自己的祖国出力呢?
人文精神缺乏。浮躁、肤浅、盲从、冷淡和求利的情绪,或多或少在滋生蔓延。有些学生、荣誉感淡漠、进取意识衰退、价值观念混乱、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准则失范、道德行为失序。
教师施暴、学生暴力杀亲案件增多。最近几年来,关于教师施暴、学生暴力杀亲等新闻时有见诸报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费解和不安,引起社会公议。
科学技术如果丧失了人文价值和人文目标,那后果就不仅仅是危及人类的精神生活,历史上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屡次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的细菌部队和德国集中营的活体医学实验,用先进技术做没有人性的事情,那是科学技术的堕落。电子宠物让我们的小孩失去了感受生命的能力,而电动玩具的设计似乎是以把青少年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杀人魔为目标。从电动玩具的演变就可以看到年轻人的需求是什么,就是新奇和刺激,追求新奇和刺激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学不会怎样去尊重别人,不会尊重老年人,甚至会反过来否定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网络最大的特性—匿名和多重身份的扮演,让小孩子从小就学会不用对自己的言论负责,12的岁小孩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实现当20岁妙龄女子的梦想。

二、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出鞘之剑。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只会一门专业知识或一门技艺,不懂哲学,不懂文学,不懂历史,不讲礼貌,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专门利己,毫不利人,急功近利,躁动不安,心胸狭窄,趣味庸俗,除了物欲膨胀不知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人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吗?如果接班人都是这样一些人,我们的国家还能建设成为文明、进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吗?我们的民族还有前途和希望吗?

三、人文教育资源的利用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传统。从孔孟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以”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发展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所有的一切是那样令人欣慰。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杜甫、顾炎武等一代又一代人文思想家,影响着几十代人去进行创作。

四、实施人文教育的措施

人文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格的完美,它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人文导向。教师必须将人文教育的目的从大量概念、事实、原理及技术的掌握中解放出来,促进对个体和社会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唤醒青少年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对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堕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不可让步的尊严。
必须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一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敬业,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毫无疑问,要提高业务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真正地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既充分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深刻认识到近一百年来我国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要将血的历史教训永记于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高度重视人文课程建设,不能将其看做是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的东西,必须改变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将其确定为核心课程之一。必须将人文素质的发展作为全面衡量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适合于人文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人文教育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民族灵魂的塑造。忽视人文科学,忽视人类的情感精神,必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突出人文教育。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