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探新时期对初中语文适度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21917 浏览:969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折射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思维以及学生平常的语文实践乃至语文素养。“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又是弹性、灵活性极大的教学,因此,更要讲究“适度”原则。课堂教学惟有“适度”,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探讨,对新时期初中语文适度教学发表己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适度教学
1002-7661(2013)17-230-01
语文课折射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思维以及学生平常的语文实践乃至语文素养。“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又是弹性、灵活性极大的教学,因此,更要讲究“适度”原则。课堂教学惟有“适度”,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探讨,对新时期初中语文适度教学发表己见

一、主导与主体的适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但课堂教学在具体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时却需要处理好一个“度”,不能厚此薄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两者兼顾。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教师在“独舞”,学生则围着教师转,甘为忠实的“听众”,教师事事都在越俎代庖。教师主导的适度,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讲”的适度,因为教师的“主导”主要是通过“讲”来完成。人们批评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也就在于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但是,教师又绝不可能从课堂上“退席”或者袖手旁观,那如何处理?我想,“该放手时就放手”,该讲则讲、讲于当讲,这可能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的适度。
同样的,尽管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推进的主体和对话的平等参与者,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课堂就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就可以随心所欲甚至“马放南山”。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造成“我的课堂不做主”,使教师首席地位和主导作用“缺席”;相反,它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适度、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作用。

二、容量与节奏的适度

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容量,多与少要适度。语文课堂教学有“三讲”,即“讲什么”“怎么讲”和“讲多少”。其中,“讲什么”是指教学的内容,“怎么讲”是指教学的方法,而“讲多少”则是指教学的容量。有一点值得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容量”应该包含二个方面:一是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量,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量。通常我们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多少,而课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维容量却往往被人忽视。
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学内容即所传授的知识的容量,但更要关注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学生思维的容量,不能以教学的知识内容挤占学生的思维,二者需要有一个相对平衡的“适度”,因为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的品质。
教学的内容和思维的容量是决定教学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简单地说,节奏问题其实主要是指速度问题。速度有快慢之分,而教学的快慢存在着一种辩正关系,要视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定。现在我们强调要向课堂要效益,似乎要求教学的节奏要快,但又不能一味的求快,因为一味求快,则易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超越了学生的承受力,学生就来不及思考和品味,教师所讲的就不能及时得到巩固,知识无法在其脑中留下印象;同样的,我们也反对那种“少慢差费”式的“老牛拖破车”的慢,因为这样的慢是结构松散、拖沓的表现;但有时的慢却又值得提倡,比如所讲知识较深较新,难度又较大时就不能不慢,因为这种慢是一种稳扎稳打,其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快;但又不是越慢越好,一味的慢,课堂就不会产生与兴趣,学生求知的很快就会丧失殆尽,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益。
这其中实在很有讲究,需要教师好好把握,但都必须以教学的容量和学生的学情这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为前提,使课堂教学节奏和谐、错落有致,快慢适度、张弛有度。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注意把握分寸,掌握适度

不要把语文课讲成了文学课和文论课。人的知识结构是有层次的。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仅是浅与深的区别,还有打基础与专业化的区别。例如,一篇文学作品,同时作为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各自起的作用,要求是不同。作为中学教材除一定的美育作用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浅显的文学基本知识,如各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写作手法。而作为大学特别是是大学中文专业的教材,就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所以,作为中学教材的一篇小说至多只能讲授三,四节课,而作为大学教材时讲上十多节课也不为多。再者,一个人对某一篇文章,某一部作品的理解也是逐步加深的,尤其是一部文学作品,处在不同时知识层次的读者其感受的深浅、兴趣注意力的趋向就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中学读过的作品,上了大学后再读,对其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也会大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中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在一次就完成。基于以上看法,中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就要掌握一定的“分寸”,要适可而止。其“适度”是只要达到了作为中学教材的要求就可以了,而不要大谈其文学欣赏和文学理论。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