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中学语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6224 浏览:207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本文根据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经验,从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了一些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语文阅读 创造性 开放教学 多样教学
在中学学习阶段,开展语文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应积极思考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的教学。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对原有的课程观念进行了改进,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其中,怎样弥补教材“相对稳定”带来的不足,如何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材,如何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再开发,切实地摆在了教师的面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挖掘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加深、重新组合,并适当地融入自己的合理见解,从而达到对课程资源进行开放式的利用的目的,以更好的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和优化,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阅读素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独创性地利用课程资源。
1.根据需要,重组教材。尽管教材的编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具有多样性,统一的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并且教材只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内容相对稳定,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当前信息的瞬息万变,与学生动态地接受知识的特点也不相适应。而教材本身也是反复实验,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结果。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顺序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灵活有效地地组织教学。
2.适时引导,合作探究。当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科学理念是有效教学。它指的是教学应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语文实践上着力,只有这样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才能够保证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充分体现出其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及时给以适当地启发或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目的是及时地让学生的思路畅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变换教学形式。例如找来各种不同的报纸,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播音主持人来播报新闻。
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在有效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从而达到“讲是为了用不着讲”的境界。
叶老的话十分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使用教材的方法,如何恰当地使用教材以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目标这一问题,值得每一个一线教师去思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方法,导致实际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我们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没有真正发挥好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例子”没学好,举一反三当然就有困难,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效果不理想也在清理之中了。要学生真正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课堂是主阵地,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有效阅读的钥匙。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仅要做到关注文本语言本身,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理,提升层次,由单纯品悟语言的优美生动到感悟语言的深刻含蓄,最终升华为对文章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深层次理解。作为教师要时刻树立主导意识,做到引导有序,点拨适当,为达到“不用讲”、“不用教”的目标奠定基础。
3.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开放的教学,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不能墨守成规,在教学活动中,身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课内资源,还要注意拓展利用多样的课外资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素材,提升阅读乐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二、强化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教学的根本还在于对文章语言的研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无疑,通过加强朗读训练来品悟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研究表明,朗读有利于言语本身的记忆,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将文章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发展了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还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被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所打动,获得情感体验,提高了思维水平,形成良好语感。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体现了充分阅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新课标的两个关键词是“感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不必画蛇添足的分析,无需微言大义的阐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提升阅读水平。
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学生不是知识容器,情感也不应该被动地灌输。没有情境的教学犹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了然无趣,学生学的没味道,教师教的也乏味。作为审美接受的主体,学生的审美情感如果能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唤醒,也必然能够进一步去感知所要接受的对象,使身心沉浸于创造的情境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文内容形象有更为直观的把握,继而产生作用于自己的心理的浓烈情境感受,学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熏陶,就非常容易地投入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文章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力,使得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得以陶冶、升华。
2.阅读训练要有侧重点,教学方法要有多样性。提高学生品悟语言能力的关键之一是培养敏锐的语感。叶老把有感情的读叫做“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的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然而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急缓、语气等。但这些指导时时皆有,课课具备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精心选择训练点,并且每次训练要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词词揣摩,句句敲打,潜心感悟语言魅力,文章内涵。
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就一堂语文课来说,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常常是讲授法、复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元鼓励、尊重个性、赏识教育,构建了师生平等自由氛围。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注意围绕如何激励学生学会有效阅读的能力,灌输终身阅读的思想,促使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传承智慧发挥其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市教育学院)
编辑/赵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