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浅谈教师课堂反思与调控能力构建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14317 浏览:591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课堂反思 调控能力 构建
0450-9889(2013)06A-0013-01
教师的自我反思按照教学流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其中教学中的反思是教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师对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是教师对课前预设的调度与改进,是评判教师是否成熟的依据,也体现出教师能否根据教学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步调,进而提升自身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目的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反思中构建自身的调控能力呢?

一、从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反思自身课堂教学是否具有趣味性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战场,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管教师们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课堂千变万化,动态生成不断呈现,一些问题的出现总让人难以料及。如果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眼神及状态,读懂儿童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掌握学生当时的学习情绪,调控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小嘴滔滔”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情绪饱满,注意力达最佳状态。这说明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周全的,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案是服务于教学的。此时此刻,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会持续高涨。反之,学生东张西望,摇头晃脑,你拉我扯,“小会”连连时,如果教师再不顾学生的反应,一度匆忙地赶进度,结果换来的是教师讲得辛苦,教学效果却不好。面对此情此景,教师要迅速做出反应:自己的预设是否服务于自身的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最渴望的是什么?学习的主动权是否真正还给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教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学步调,大胆打破预案框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从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反思自身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案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一路上彼此互不关照,互不问津,师生距离、生本距离越拉越远。学生学习时常常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思维因此受到了禁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一切面向全体,服务学生。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是要看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同伴互相交流的时间是否占了课堂四十分钟的主要部分;教师是否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交流与互动。教师首先要摆正自身位置,俯下身来,与学生实现零距离,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关系。其次,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主要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探究学习的促进者。最后,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是教师讲的多了,还是学生学的多了。通过前后权衡,两者对比,教师就会发现自身课堂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品质,反思自身课堂是否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

学生参与学习的品质是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自我修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然而,学生这些良好的品质行为是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不时都在感化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些现象:教师的板书如果规范,那么他的学生书写也会工整;教师如果注意自身的仪表,那么他的学生也会穿着端庄;教师如果谈吐文雅,那么他的学生也会举止文明。教师就是一个榜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品质,反思自身课堂是否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积极评判自己为师之道的正误。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教师的示范和引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会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只有在平时注重自己的课堂行为,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并不断地调整课堂结构,才能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应急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