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构建高效课堂,创建数学乐园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6355 浏览:184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高效精彩。高效数学课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涉及了生命的交融、心灵的对接、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赏识、价值的共建、品质的提升。通俗地讲,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其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师生和谐共处,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乐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育家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和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一个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总是谨小慎微地看着教师的脸色讲话,学生的个性会在揣测中逐渐消磨,思维在禁锢中逐渐僵化,灵性在拘束中逐渐消失。每位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深知学生非常渴望教师的关注、鼓励、赏识。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直接传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影响他(她)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认知风格有不同,学习习惯和方式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却喜欢与人交流中寻找灵感;有的学生喜欢按一定的程序学习,有的学生却总想寻求“捷径”……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不要强求一律,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要注意顺势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小结。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改进学习策略,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他们在教师和学生一次次的中肯评价中,互相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鼓励中使他们互相有进步的感觉;使学生从互动评价中,发现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次评价,都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呈现,使师生、生生在高效互动中增进了解,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活跃思维,才敢于大胆地想,大胆地讲,大胆地去探索发现,才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情感因素、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唤起一部分处于“浅睡”状态的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空和机会,构建高效的数学乐园。

二、善于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

熟悉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因此,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数学的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时,这样进行引入:“进入教室后,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一排上的座位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请学生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 这样引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新知识的建构。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教师可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生活情境的设计必须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考,给学生呈现一种数学智力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三、重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思考,让学生爱学

要想取得学生和教师的双赢就要关注数学思维的展示过程、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学生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
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是“做”数学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建构过程,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心理参与和智力参与,而不是教师简单的解释和示范。” 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数学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去,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引入时,教师通过剪纸活动可以直接、简明地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教师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平角,形象地证明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四、指导学习方法,促进思维转换,让学生会学

笛卡尔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方法体系”,拥有自己的“工具箱”,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读题,我们可以教给学生符号标记、批注感悟、思维导图等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可以把猜想验证调整的过程,把还原法、归纳法、极端思考法、类化转化法等方法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这些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具备了学习能力,就会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的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的指导,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教师要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有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教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的,而且数学课堂一定会变成学生的数学乐园。(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