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主旋律创新教育——历史课堂主旋律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9292 浏览:350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

一、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

我认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应从问题开始。因此,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不断给学生锻炼思维的时机,从而使他们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读史必须读人,读人必须读心。因此,我时常在教学中再现某一阶段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著作或言论,引导学生回到历史情境中创新探讨。如在讲“清末新政”时,我播放了电视剧“辛亥革命”的片段,借电视剧中的片段提问学生:“在当时,南方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北有袁世凯内部的逼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假如你是清政府的一员大臣,是否要实施新政?新政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了现场辩论,课堂上出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论。将学生放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触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多向求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灵感发现。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设计新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势化,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思维。如讲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时,我播放了电视剧《长征》,并对其中的人物对话片段进行了讲述,并适时启发学生:“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到底是为了保存实力北上?还是为了抗日北上?这样,在历史故事“链接”中,学生学会了用比较法来寻求事件的本质和结果。另外,通过故事引领学生走进历史,将历史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由质疑走向探究,从而促使课堂向更宽、更深处拓展。可见,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开放课堂,让思维在课堂外延伸

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走进我市的历史,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并不遥远,同时也能拓展课堂时空,还学生心灵以自由。
如在教学“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阶段的历史过程”时,经过学校领导的同意,我带学生参观了幕生忠将军公园、昆仑广场、市文化活动中心、市历史展览馆等等,并让学生收集我市60多年来经济、文化、人文变迁的老照片。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并体会了我市建市建政以来经济、文化、科学及人民生活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充满开放源于:www.618jyw.com
、宽松、气氛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了直观和具体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在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找到了创新学习的方法,尝试了历史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多边活动引入课堂。

三、创设学法课堂,培养学生理国

“以史为证,以史为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去年夏季开始,我国和日本围绕钓鱼岛权属,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论,记得在教学“甲午战争”时,学生情绪激动,个别学生要求上街游行。为了维持学校的教学秩序,我适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三步骤对学生进行了理国教育。教学程序一:我和学生共同追忆历史,课堂上引进地理学家关于钓鱼岛位置的简介,引进史学家讲述“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引进国际知名的航海家、军事家出示的铁证;教学程序二:我出示了日本作家佐证及法学家有关“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教学程序三: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涵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爱国歌曲……在学习历史、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共同承诺:情系钓岛,理国!至此,我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求知向“会学”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焕发出了创新的活力,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实践证明,创新教育应是一渠流动的活水、一曲生动的进行曲、一部有血有肉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记录。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高扬创新的旗帜,以探索的精神、不懈的追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责编 张敬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