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神家园校园试述试述我们精神家园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4388 浏览:106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向来是一个学习的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校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用一种生活方式去提升我们的境界,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文化阅读。因此我们要用本国的校园文化这一把钥匙,去开启我们人生精神家园。
关键词:校园;精神家园;文化阅读;钥匙
1002-7661(2013)21-295-01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校园是大家,我们是小家,有时为了大家,就得委屈小家。因为学生们美好的未来,就是我们精神家园的粮食”。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说这话时,正值我进师范的第一天。所以,这句话伴随我度过了三年的师范,四年的大学,十六年的从教生涯,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校园”的精髓。
当我回忆起读过的每一个学校,总感觉到生命是那样的美好。校园里的宗旨是传承文化和传播知识,学好文化是人性永远的主题。因此,一个美好而和谐的校园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所以校园就是文化知识的代名词,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会我们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它让我们学会忠于国家,孝敬老人,仁爱天下,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发展经济是我国当前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心任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仅需要经济的强大,更需要文化的成长,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而文化的培植就在于校园。现代人钱越来越多了,文化却越来越少了。有些人是大款,但却是“文化侏儒”,满嘴粗话,胸无点墨。有的人学美国,不是学习先进的技术,而是学习好莱坞、麦当劳、肯得基等生活方式。学习日本,不是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而是追求豪华的轿车,以开外国轿车为荣。我们害怕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文化荒漠”,眼里只有钱,别的什么也看不到,那将是民族的悲哀。
想到这儿,我不得不把父亲的话的内涵进行升华,这儿的“校园”不应该局限在学校里了,而应该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文化阅读方式。而整个文化阅读方式就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钥匙。由上可知,我们就需要用一种生活方式去提升我们的境界,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文化阅读。因此我们要用本国的校园文化这一把钥匙,去开启我们人生的精神家园。
用本国的校园文化开启人生家园的这把钥匙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最为突出。在这一点上首推韩国。韩国人只开本国轿车。韩国的电视剧渲染的是优秀的韩国传统文化。
其次是俄罗斯,我们对它不陌生,而普希金,在俄罗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个人都能大段地背诵普希金的诗篇,那专注地的神情、神圣的民族自豪之情令人钦佩。无论是车站、码头,还是地铁、公园,到处都能看到手捧书报阅读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的小伙,有天真的孩童……北欧小国丹麦人爱读书也是出了名的。在这片只有四万三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共图书馆多的不计其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社区都有,年平均借出图书1亿册。
试想,如果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小家、村寨、集镇、车站、码头、公园、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每一个图书馆都成为一个个校园,那么校园文化这块土壤就会在我们国家不断的沉淀、富饶起来,我们的祖国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我们古人也是爱读书的。以前农村很多人家的门楣上总是悬挂着这样一块匾:“耕读传家”。什么是耕读传家?一是要进行农事,二要读书。安心读书,修养身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试想一下,田间地头,瓜豆棚下,劳作、休息、读书,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生画卷啊!与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难道不是一个个理想的校园吗?民间人们称读过书的人为“黑墨嘴”,这是一种敬佩,一种尊重、一种向往,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敬重。农村人尊称读书人为先生,喊老师也喊先生,因为老师读过书,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这么叫。尊重读书人就是尊重文化,就是尊重生活。
其实中国向来是一个学习的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校园。“学而优则仕”,有学问考取功名做官。因此,普通老百姓都很重视读书。几家一商量,找间房子,筹点钱粮,就请一个私塾先生来家教书,搞“家教”。古时做官的人大都是真正的读书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仕而优则学”,每个做官的人都有自己的书房,闲暇时间就阅读。甚至连会客都在书房里进行。
我国刚解放的时候人口是4亿,其中80%是文盲。“十五”指标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5%,这其实仅仅是国际通行的教育大众化的门槛,美国等发达国家,这项指标已经高达60%。我国大学生人数仅占总人口的3%,大学入学率名列世界第78位。也就是说,我们的读书人口与我国的人口比例严重不协调。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其实不读书,而只读教材,这算真正读书吗?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沉重的升学压力已经使他们无暇去广泛的阅读了。
一个人不怕贫穷,就怕不读书。一个民族不怕落后,就怕缺少读书人口。书读多了,身上自然就有了一种吸引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书读多了,身上自然就有了一种吸引人的气质。内涵丰富了,外在表象就是一种高贵,一种优雅,一种浪漫。
由此可知,校园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的回归。它不仅存在于现实之中,更应该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我们就需要这一把钥匙,去开启这个精神家园,这把钥匙就是民族大校园里的每一个阅读的人,因为他们美好的未来,就是我们精神家园的粮食。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每个国人都自觉地步入校园文化的氛围,切切实实的品读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那开启精神家园的钥匙,就紧紧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了。
参考文献: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19-20.
石 恢.一起悦读周计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