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尝试怎样

更新时间:2024-01-06 点赞:7424 浏览:22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总结出以学生参与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实验教学法,即通过自制教具演示法、理论和实验结合法、实验数据分析法等适合中专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实验演示 数据分析 教具
电工电子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抽象难懂,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特点,如何针对中专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想象力、实践动手能力弱的实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出“三步”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先演示,再结合,最后分析。演示是通过教具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结合是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做到相互验证。分析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三步”教学法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课《电工电子》中的“整流滤波电路”部分,在教材中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理论性强,难于理解。怎么办呢?经多方查找资料,结合学生现状,针对这节课的不同知识点,我以“三步”教学法为指导,分别采用了教具演示法、理论和实践结合法、实验数据分析法进行综合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具演示法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精心制作了一个教具——整流滤波电路示教板。带上这个教具,我来到了课堂上。首先,我要做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住每一种现象。我重点演示了半波和全波整流前、整流后及加上电容滤波后等三种不同情况的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的现象呢?学生都摇头说:“不知道”。我说,大家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整流滤波电路(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已被示教板演示的现象吸引,急切想寻找答案,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我把教具演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在对整流部分和滤波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后,再进行一次教具演示,使学生对电路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二、理论和实验结合法

这节课有两大主要部分:整流和滤波。整流部分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利用的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课堂上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每个二极管什么时候导通?为什么导通?什么时候截止?为什么截止?讲的同时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交流电正负半波时电流的流通路线(如图1所示)。这样,在交流电通过时,哪个二极管什么时候导通,什么时候截止,负载电阻上电流和电压的方向也都一目了然。为使整流和滤波现象更直观,我特意在负载电阻上串接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导通情况,就可知道整流后负载上通过的是直流电,而且直流电的方向也很明确。如果不用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2,必须通过示波器才能看到整流的效果。主要讲清楚电容什么时候充电,为什么充电,什么时候放电,为什么放电,边讲边画波形图,使学生直观认识电容是怎样通过充放电使输出电压变平滑的,再结合示波器观察滤波前后波形的变化,通过教具观察负载处LED的发光强弱,可直观看到滤波前后负载电压的大小变化(定性)。这样,学生对整流和滤波电路就能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了。

三、实验数据分析法

整流后负载电压与电源电压的大小关系,滤波前后负载上电压大小的变化,也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具中负载电阻上串接的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就能反映出负载电压的大小变化。因为在半波和全波整流时,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不同的。在电容滤波前后,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也有明显变化,这也定性地体现出半波和全波整流时,及电容滤波前后,负载电压大小的变化。那么负载电压VL和电源电压V2的大小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了使学生很快且永久牢记,我抛开以前的公式死记法,采用学生参与推导法:即任意找两个学生,现场使用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万用表测出电源电压V2和负载电压VL分别在半波和全波,以及滤波前后的多组数据,其他学生做好记录。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具体数据采用计算、分析、讨论等学习方式,自己找出VL和V2的关系。这里要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理论值,适当给予奖励。每一组再推出一个代表对本组的学习过程进行阐述,好的做法供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并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听课反思和建议。
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探究意识强,学习积极性高。完全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是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讨,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的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通过实验演示并由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的结论,印象深,记忆牢。这节课提醒了我,如果有可能,尽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电路。这样,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而且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陈振源主编. 电子线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龙兴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