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控培养数控实用型操作人才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9074 浏览:342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针对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在刚进入企业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从培养实用型操作人才的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在教学上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教学与实训时间、改变实训方式、进行企业轮训实习等措施,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思考。
【关键词】实用型操作人才 数控专业 教学体系 实训时间
0450-9889(2013)07C-
009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在对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专业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刚进入企业实践时,不会看图纸,不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不懂得尺寸控制,不懂得零件加工工艺,更不懂得数控程序编写;导致在加工工件时出现较多的次品、废品,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也给个人的薪酬造成影响。这些学生不是被企业解聘,就是觉得自己在企业留不下去而主动离职。据此,笔者对毕业生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下面从培养实用型操作人才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如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中职生基础较差

目前,就读中职学校可以免考进入,这就导致了中职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生”,有的是家庭管教不了的“托管生”或“自由生”等,他们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进入中职学校后,要在三年的时间内教会他们懂得做事做人,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且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并非易事,难度很大。

(二)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

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检查来看,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未能转变,仍延用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基础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脱节。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一味追究进度,结果进度上去了,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没有能适应教师的教学,学到的知识甚少,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统编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书中的知识和内容基本上是面对全国的中职学校和职业群。而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职业群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使用的机器设备也不同,如数控车床种类就有数十种,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统一教学内容,不考虑当地的企业实际和职业群,不考虑当地主要使用的设备种类,教出来的学生将不能很快适应当地常用的机器设备,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很快被企业所淘汰。

(四)教学与实训时间分配不足

在实训教学方面,每周安排2节课的车间实训,在这2节课的时间里,除去必须要强调的纪律安全、操作工艺、注意事项等,实训的实际时间相对不足,许多工件还没有加工到一半,便已到下课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技能提高不快,就业后操作能力差。

(五)大班教学的影响

数控专业采用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除了理论教学难以组织外,实训安排也难以做到一人一机。由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设备不能满足大班教学的需要,出现4~5个学生(甚至更多学生)挤在同一台车床实训,每个学生单独动手操作时间较短,这是学生技能提高不快,操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对策与改革措施

(一)加强励志成才的专业方向教育

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效的爱心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专业方向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求知欲,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入学伊始,就要向每一位学生讲清楚数控专业的学习任务、学习课程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今后的就业范围、方向、职业、职业群,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超有榜样,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迎接挑战,实现量和质的转变。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补习

针对刚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差的特点,根据专业需要,对他们进行专项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补习(时间不短于2个月),如在专业学习中必须用到的几何知识、三角函数、长度单位及换算等数学基础知识,补习的知识要与本专业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条有效的知识链,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通过补习,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找关键词、做笔记、总结等,做到耳听、眼看、口读、心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总结和积累等。

(三)合理分配教学与实训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教学与实训时间应按1:1比例设置,即每个学期,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学理论,一半的时间进行实训,且每次的实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星期,并根据需要动态调整。随着实践、实训的时间增多,理论教学的时间则相应减少,为了弥补理论教学时间的不足,可以实施白天实训、晚上理论(即白天上实训课,晚上上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训齐头并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合理设置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契合当地工厂、企业的需求条件,与企业的生产内容、生产设备、生产条件相吻合。由企业、学校共同设置课程、教材。设置课程前,派遣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中去,深入进行调研,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准确性、适用性,可自主开发教材、编写教材,共建教学资源库。目前我校结合本地的实际,自行编写了一些校本教材,如《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CAD)》《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自编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也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学生在看图纸、尺寸控制、零件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等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均有所提升。

(五)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工厂、企业的真正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种介质的立体教学,突显互动性,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推行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学习方式和方法,强化工作过程导向,充分运用仿真、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并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等,让学生亲临场境,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得到、用得上、稳得住、出得去、干得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六)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所以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分层次派遣教师到工厂、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培训,每个学期不少于2个月。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的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参与企业的产品加工和承包生产线,积累经验,为校内的教学提供依据和素材。力求要做到使每个教师都熟悉并精通数控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每个教师都能掌握数控专业所有设备的操作,并且都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能指导学生所有设备的实训。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赛风格、赛水平、赛技能、出成绩。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考查、跟踪、检查工作,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地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七)改善办学环境,增加数控设备数量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使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就应当把教学设备设施做强做大,不但要大量增加机床设备的数量,还要确保机床设备的质量,增加开机率,让更多的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知识、操作技能,学到一门真正的技术,都有一技之长,为学生日后赴企业工作提供保障。
(八)小班教学,分散实训
对于数控车床不多,实训场地不宽的中职学校,以小班教学(每班20~30人)为宜,采用小班教学,既有利于理论教学的有效组织,也有利于实训课的带教指导和分散实训,如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操作数控车床,另一部分学生操作数控铣床或操作加工中心,实现实训轮动。同时小班教学能有效地克服过去培训时的一窝蜂现象,大大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实行学生小班教学后,学生人手一机的操作时间大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多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带来了就业质量的提高。
(九)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企业不仅对用人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要求,而且对用人越来越看重素养和品位。为了适应企业对用人的要求,我们平时就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不但要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操作加工层面与产品设计和技术管理层面的沟通、协调能力,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实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带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如在实训阶段的评价可采用如下的百分制评分(见表1)。
(十)企业轮训实习
学生在中职学习的第三年,一般会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是进入即将就业的准备阶段,此时企业将会对学生、对学校以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评价,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能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此时已得到充分展示,也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实在的手段。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过实践经验,在一个星期内要求其进行独立操作,很难做到,结果不是被企业淘汰,就是自行离职。所以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前必须先进行一次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轮训阶段,通过企业师傅与教师共同的传帮带,让学生进行真刀实的操作,要求学生明白加工出来的产品不只是作为一个考核的器件,而是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面向千家万户的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是非常严格的,来不得半点的丝亳偏差。通过企业轮训,缩短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的适应期。
我们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教学与实训时间、进行企业轮训等教学改革,虽然试行的时间不长,但从这两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改革很有成效。大多数的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后的一周内,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能懂得看图纸,能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能懂得尺寸控制,能懂得零件加工工艺,甚至部分学生能懂得数控程序编写,加工出来的产品次品和废品大大减少,给企业留下较好的印象。
总之,要在三年的时间内,把中职生培养成适应企业生产、操作熟练的数控操作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改革和创新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中职生成长的路子,培养出数控专业实用型的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2010(6)
雷正光.职业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培养目标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09(10)
【作者简介】彭伟健(1974- ),女,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学校的数学教育研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责编 丁 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