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效发挥谈论实效试述试述打造高效课堂理工

更新时间:2023-12-20 点赞:27638 浏览:1230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课程改革模式。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转变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学”代“教”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更有条理。
讨论与讲授不同,讨论是双向的。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在准备讨论时,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循,必须独立思考、归纳、分析、表达,所以讨论时,往往容易走题、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由于讨论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讨论的功能和作用,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先对讨论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首先教师要对讨论目标进行定位,既要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组织讨论时,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要解决哪些难点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胸有成竹。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才能设计出好的问题,选择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从实际出发,兼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讨论过程;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收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仅会降低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扼杀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其次是启发与诱导相结合,从提出问题到讨论问题的全过程,教师要适时调控、巧妙诱导。一方面要使讨论题富于启发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当讨论展开以后,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及时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诱”和“导”。防止学生提出的问题之间联系不紧、跨度过大,违背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不利于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灵活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的层次,逼近核心问题,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在课堂讨论中,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创造、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讨论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讨论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