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用古诗滋润学生心灵大纲

更新时间:2023-12-22 点赞:6068 浏览:208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情感的承载体之一。引导学生品鉴古典诗词,深切体会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有利于陶冶学生美丽的心灵,有利研究生论文www.618jyw.com
于完善学生的人格。那么,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到达上述理想的美育境界呢?

一、鉴赏山水田园诗,润泽学生心灵

山水田园诗指的是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山川景物、自然风情等内容寄予作者的情思,这类诗歌常常采用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高中语文教材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运用二度创作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旖旎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借此品鉴作者在诗中寄予的美好情怀,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如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将这首诗与历代咏秋诗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就陶醉在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南国秋天湘江橘子洲头如诗如画般壮美景色的欣赏之中,很快就不仅深刻感悟到这首诗中描绘的南国秋天风光之非常优美,而且更深刻地体味到诗歌中体现的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注国家命运、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更美。可见,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词,学生很快就自觉地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充满着浓浓秋意的南国湘江橘子洲头与作者一同欣赏起了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美景色,并对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雄伟气魄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并由此而产生了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立足为构建中国“美丽之梦”而奋发读书的豪情壮志。

二、鉴赏边塞诗,陶冶学生情操

边塞诗以军旅生活为题材、或描写边塞苦寒的环境、或描写边塞壮美的风光、或抒发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豪情、或表现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或揭露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政策等之诗歌。鉴于此,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杨炯的《从军行》等都属于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之范畴。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品鉴和学习先人爱国爱民、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崇高美德,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等高尚情操。
如教学高适的《燕歌行》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吟咏、整体感受这首诗雄浑悲壮之感情基调后,学生很快就被诗歌中所描写的盛唐将士慷慨应征、不畏寒苦、浴血奋战、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并对诗中所描述的主将腐败轻敌、全体边防战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朝廷选用良将带兵作战的强烈呼吁等表现出深深叹惋之情,纷纷表示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和平使者,决不让高适《燕歌行》中所描写的边塞的萧杀荒凉、战场的肃杀阴森、战斗的激烈残酷等历史悲剧重演。通过鉴赏高适的《燕歌行》,同学们不仅被远古盛唐时期一声声雄浑的军号吹得热血沸腾,并合着诗人们唱出的时代的最强音,在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领略到了盛唐边塞诗的魅力,还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报效家国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鉴赏送别诗,完善学生人格

送别诗多是以亲友惜别时的对对方的叮咛、赞颂、牵挂、或依依惜别、或别后的思念等为题材的诗歌。鉴于此,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中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都是流传千古的送别名篇。教学上述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到诗歌中描写的美丽景观,更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味古人在送别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抑或缠绵抑或牵挂抑或豪迈等的思想感情,从而借此培养学生诚恳待人、珍惜友情、珍爱朋友等美好情操,继而完善学生的美好人格。
如教学李白的《送友人》时,学生们在整体感受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美和所体现的情美后,很快就感悟到了这首送别诗的美学特质。请看这位同学的发言:“这首送别诗中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表现出的作者旷达爽朗、豪迈清新、雄浑深厚的惜别之情令我无比动容。故此,我们平时就要珍惜友情,珍爱朋友,要与人为善,要诚实守信,要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格。”可见,引导学生鉴赏古典送别诗,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味作者与天地之美丽景物融为一体的美好情感,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定然会诗意般栖居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灵魂也将会不知不觉地飘荡在远古美丽的自然景观中,他们将会一边欣赏远古美丽的自然风景,一边聆听先人智慧的声音,一边感悟先人睿智的光芒,一边完善自己的情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