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地制宜浅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美术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5866 浏览:15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教育者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美术 教育 农村 因地制宜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可谓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被迪斯韦赫评为“一种游戏,是儿童最普遍、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美育功能堪称超出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然而,遗憾的是,在如今表面推行素质教育,骨子里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年代,美术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重视美术教育,更谈不上去探索如何开展美术教育。有鉴于此,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加强农村美术教育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我们知道,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大物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农村学生户外活动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对自然与生活有着强烈的感知。教育者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充分开发并利用乡土资源,促使其进入并融合校本课程建设。

一、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

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可谓人生教育的起步,学生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处于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阶段。当他们接收新知识之时,往往会从感性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的直接来源。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我们生活中不乏素材,只是缺乏对素材有意识的积累。毋庸置疑,现行教材作为教师上课的参照,有其存在的必要与探索的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现有知识,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执教的美术教育者。应该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地挖掘乡土文化,结合农村本土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并利用校园周边的环境资源,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从身边寻找美术创作的原型,进而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促使乡土素材进入并融合校本课程建设,进而将美术学习迁移到更广的文化层面。
以盐城市阜宁县为例,这里既有东园新石器遗址、陆庒遗址、马躲古寺、淮东古寺、盘龙古寺等,又有洋溢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淮剧文化与杂技文化。这些素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挖掘与加工,都可以加入到美术实际教学中来。再有,在讲解山水画意境美时,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参观学校周边的山水风景,观察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物的具体形貌,感悟农村的自然风貌与独特魅力,进而锻炼学生对素材的捕捉与积累,激发学生对家乡乃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因地制宜地应用教学工具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少拥有专业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然而身边不乏泥土、沙子、溪流、树叶、野草、昆虫等自然资源,这些工具与材料形象而生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有意识的搜集与加工,均可引进到美术的实际教学中来。因此,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应用教学的工具与材料。
例如,在讲解雕塑与造型时,农村学生不一定都拥有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泥土与沙子,或者从自家地里挖掘一些水果与蔬菜,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利用刀具随心所欲地塑造不同的形状。实践证明,相比于人工制成的橡皮泥,这些工具与材料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沾满了自然的气息,以至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再有,在讲解手工制作时,农村学生不一定都拥有先进的材料,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秸秆、碎布、羽毛、鸡蛋壳、易拉罐、旧报纸等废旧用品等,用其进行多样化的手工制作,进而化腐朽为神奇,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这样既形象环保,又能节省成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育者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开拓教学思路,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美术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是一门与视觉相关的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教育者们更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大多对自然有着强烈的感知,并拥有丰富的户外活动经历。有鉴于此,教育者应该以此为契机,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与社会,进而展开美术教学的第二课堂。例如,在讲解《愉快的春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带领学生到郊外春游踏青,借此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歌声中想象春天的样子,在大自然中感悟春天的独有元素,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美感、增长见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如,我们知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地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仅如此,教育者还可以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站到讲台前当一回老师,向他人展示自己对美术的感悟与认识,以此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美术课程评价作出了详细阐述,要求教育者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
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同时坦诚自己“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是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像儿童那样作画”。诚然,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美术都有自己独到的体悟,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可小视,思维灵活的农村学生更是如此。事实证明,农村学生的创作思维相对灵活,没有受到成人太多的限制,加之对自然与生活感悟较深,因而他们的美术创作想象丰富、活泼生动,不乏生活的气息与自然之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学生往往不善言辞,教育者应该因地制宜,改变思想观念,突破思维局限,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采用多种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为辅,力求做到全面、公平、公正。我们知道,对于美术学习成绩的评价,没有一成不变的框架与标准,不能用僵硬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美术教育者而言,应该把握农村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本土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方法,继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农村的美术教育才会彰显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塑造高素质高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224400江苏省阜宁县陈集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