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论述与实践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930 浏览:96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教学基本理念中“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即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于,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而且通过教学实践证实效果良好。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脱离生活的倾向,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份居多,加之他们己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基础,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可行的。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生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地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研究角度,探讨了地理教学生活化问题,阐明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概念、目标、原则、意义实施方法和途径以及留意事项,并结合案例作了实践探索。首先,本文论述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指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他人和被他人教育是人们生活中重要内容。包括前人对“生活教育”的理论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目标、原则和途径。然后,文章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杜威“儿童中心”论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论,为地理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生活化教学具有实践性、能动性、社会性等特点。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教学活动,激发并维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获得有关地理学最基本原理以及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演绎、评价、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各种活动发展学生乐于质疑的心理倾向、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应当坚持生活化与科学性相结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等重要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主要有营造地理课堂情境,让地理课堂“生活化”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生活“地理化”集思广益,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等。再后,文章从实践探索的角度,从事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经验中,运用一些案例说明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证实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可操纵性,有推广价值。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必将为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人所共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91引言92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9-152.1国外(美国、日本)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9-112.2我国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11-122.3新课程的实施为地理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契机122.4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2-132.5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13-153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研究15-253.1理论基础——中外教育理论15-173.2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特点17-203.3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意义20-223.4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目标22-233.5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原则23-253.6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254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25-454.1课堂教学生活化25-384.1.1通过案例授课法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的生活化25-294.1.2通过研究性学习法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29-324.1.3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32-344.1.4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法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34-364.1.5通过情境教学法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的生活化36-384.2生活化作业的布置38-404.3教学评价生活化40-434.4课外活动生活化43-455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及典型案例45-525.1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例子汇编45-485.2生活化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一48-515.3生活化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二515.4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实验资料和效果分析51-526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应留意事项52-557结论55-56参考文献56-58致谢58-59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